4.村民冯有华家境贫穷,加之孩子脑瘫,妻子在孩子两岁时就离家出走。拖着残疾的儿子,老实巴交的冯有华艰难度日,乌各布吉嫫时常来到他家,帮助解决生活难题。即便在脱贫后,冯有华爷俩的事情,乌各布吉嫫仍免不了操心。
5.乌各布吉嫫召集村民开会,自己也会穿上彝族服装,她说这样更像一家人。
6.乌各布吉嫫担任杏家村驻村第一书记后,因工作繁忙,已有两年没有回过西昌老家。2020年7月17日,因拍摄需要,乌各布吉嫫难得返回西昌与家人团聚,两天后,她带着两个孩子告别家人,返回杏家村。
7.2020年7月27日,乌各布吉嫫到茶山上了解茶叶的收成情况。
8.为改良茶树品种,市、县两级很多单位都给予杏家村大力帮助,乌各布吉嫫和村民们将这份情谊铭记于心。
9.茶叶丰收了,乌各布吉嫫和村干部坐在一起讨论茶叶包装升级换代的事。
丰宁民间剪纸始于清代康熙年间,村里家家都有剪纸能手。
丰宁五道营村非遗扶贫剪纸就业工坊内,村民们进行剪纸作品创作。
农闲时,丰宁毫村沟门村的村民聚在一起,在炕头上比拼剪纸技艺,展示自己的“绝活”。
丰宁毫村沟门村非遗剪纸就业工坊带动60余户村民,每户年收入数千元不等。目前,丰宁全县建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8处、非遗扶贫车间9处,“非遗+剪纸”项目已成为丰宁响亮的扶贫品牌。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驻丰宁五道营村扶贫工作组积极为该村非遗扶贫剪纸就业工坊出点子、找销路,用剪纸元素研发设计的产品备受欢迎。
2020年5月12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驻丰宁五道营村扶贫工作组第一书记闫敏到老乡家谈谈心、问冷暖、办实事,她与80岁的村民梁占荣成了忘年交。
杨志萍经常走访贫困户了解困难和需求,组织党员连心小分队帮助贫困户打扫卫生、挑水、办社保卡、办残疾证等,尽全力解决贫困户遇到的问题。王燕 摄
杨志萍在城陂村留守儿童之家与孩子们一起读书,她联系爱心企业,为城陂村留守儿童捐赠助学金6万元、书包100个。王燕 摄
九岁的晏振荣身患白血病,父母外出打工,他和奶奶一起生活,杨志萍常去他家看望,并联系江西省儿童医院对他进行治疗。王燕 摄
杨志萍参加城陂村妇女脱贫攻坚舞蹈队表演活动。王燕 摄
贫困户晏贵春的妻子李七香患病瘫痪,杨志萍经常上门开导她,鼓励她树立生活信心。晏贵春28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坚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杨志萍将晏贵春推选为“上高好人”,在全村宣传。王燕 摄
贫困户曹才根的儿子曹云春患尿毒症,杨志萍筹集资金为其治病,曹云春身体好转后,杨志萍为他在村里引进的银行电商服务岗位安排了工作。王燕 摄
2019年9月14日,庆阳卓陇地毯有限公司“巾帼扶贫车间”的女工正在绘制图样。绘图是工艺师设计出地毯花纹图样后,将它按照地毯的尺寸放大,制成蓝图,用不同的符号标识,代表一根根不同颜色的毛线,织工必须按照蓝图来编织。
2019年8月6日,庆阳卓陇地毯有限公司“巾帼扶贫车间”的女工们正在挂经。挂经是在长方形机梁上进行的,将经线一根一根依照固定的间隔绕在上下水平的横梁上,经线的疏密决定着地毯的质地,经线越密图画越详尽明晰,作业量也越大。
2019年8月6日,“巾帼扶贫车间”的女工在晨光中织毯。织毯步骤的工作量占整个地毯生产工序的80%,先要用素线织造几公分似帆布样的长条,依照蓝图,用不同色彩的丝线在经线上打结,接着用特制小刀堵截绒线,构成一个绒头,织好一排后,拉经,使前后经线构成一个穿插的纹,再穿过一条纬线后用特制的铁梳子拍打压实,这样一行便织成了。
2019年8月14日,“巾帼扶贫车间”的女工在织毯。地毯的织造就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一点一点成型的过程。
2019年8月6日,庆阳卓陇地毯有限公司“巾帼扶贫车间”的女工在进行平毯工序。平毯是用专用的机器,将参差不齐的绒头切割成一样长短,经过平毯工序,地毯更加平整光洁。
2019年8月6日,庆阳卓陇地毯有限公司“巾帼扶贫车间”的女工在进行片剪工序,将已经织好的地毯凸出的线头剪掉,使其平整美观。
2018年3月,李老汉在院子里为精心制作的坐虎上妆。凤翔泥塑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画、剪纸和刺绣中的纹饰,形态逼真、粗犷夸张、简练概括、色彩鲜艳,深受人们的喜爱。
2018年3月,六营村几乎家家户户制作经销泥塑产品,院内制作,门前销售。
2018年3月,凤翔泥塑产品展示大厅。
六营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抓住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的机遇,规划建设了“中国泥塑第一村”。项目总投资2.8亿元,包含新建文化博览馆、民间工艺研发中心、新产品展示中心、特产一条街、泥塑一条街、老秦人美食街、木版年画艺人之家、院落式客栈等多个项目。六营民俗产业园,与凤翔东湖园林区、雍城湖区连成一片,形成了凤翔最美的游览区。
2019年6月26日,一名绣工在操作电脑进行机器绣制。近年来,庆阳市组织当地困难群众、贫困户建立扶贫车间,发展香包、刺绣等民俗文化产业,积极开展农村妇女技能培训。
2019年6月28日,车间内的龙挂件生产现场。机器绣制作为高科技加工技术,被引入庆阳香包剌绣行业,电脑输入需要绣制的图形和绣制工艺指令,对批量生产具有极大优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019年12月8日,庆阳市民间工艺刺绣大师左焕茸根据庆阳民俗设计的大型挂件“庆阳风情”刺绣现场。庆阳香包绣制采用公司集中制作与家庭订单单独绣制相结合的方式,对一些质量要求高的大型高端刺绣产品采取固定绣工集中绣制。精美的陇绣色调古朴典雅,寄托着一代代庆阳绣女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着绣女们无穷的艺术想象力。
庆阳香包绣制利用妇女人人都会的手工活挣钱,既发展了家庭经济,又可以同时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带动了当地农村妇女脱贫致富,也引起周边地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前来学习取经。
庆阳香包刺绣时刻准备迎接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客商前来洽谈合作购买事宜。
电脑成为“新农具” 庄户人变“新店家”——记农村妇女淘宝创业更多>
4.2013年12月10日,贾晓霞是湾头村有名的草柳编产品供应商。三年的时间,她率先为自己的产品申请了五项专利,虽然拿到了专利证书,但是商标却被人抢注。在传统销售几十年的时间里,她和家人经历了草柳编的兴衰和转变,对于将来的发展方向,她们还在探索中。
6.2013年12月11日,草编鞋的品种在传统的基础上变化越来越多,对手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位大姐是贾晓霞的编工里手艺最好的一位,但由于视力越来越差,成品速度也越来越慢。
7.2013年12月10日,孩子们在外打工,老两口在家做原料供应。湾头村附近作为原材料的蒲草产量越来越少,价格也越来越高。
8.2013年12月11日,村民在做准备工作。冬日阳光虽好,但户外依然寒冷刺骨。
9.2013年12月11日,作为传统产品的蒲团,前期原材料的准备是个力气活,大姐说,她只能趁丈夫在家的时候把原料捆扎好,否则自己一个人很难完成。
10.2013年12月11日,窦卫卫和丈夫在这一年开了个网店,“双十一”活动给她们带来了比较满意的销量,对即将到来的“双十二”,她也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