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祖國同行,看夢想花開——澳門回歸20年成長印記【4】

【查看原圖】

  12月12日,旅客在澳門大三巴牌坊游覽。新華社記者 張金加 攝

  每一步,都流淌國家的暖流

  澳門大學珠海橫琴新校區依山傍水,嶺南風格的建筑融入南歐風情。這個6年前啟用的新校區面積1.09平方公裡,比之前的校園大20倍,可容納約1萬名學生,解決了澳大發展空間問題。

  空間狹小,是制約澳門發展的普遍問題。為此,珠海橫琴新區應運而生,10年間從一個荒島變成高樓林立的新區,澳大新校區是橫琴與澳門合作的第一個項目,兩種制度在一地實現交融,是“一國兩制”的最新實踐,也是國家支持的最新體現。

  3年前,澳門學者李家明成為“澳大濠江學者”。在哈佛大學完成兩年深造后,他決定扎根澳門大學仿真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專心從事芯片研究。

  “如今,實驗室的硬件設備已經是世界一流﹔研究環境、資源保障,都非常好。最重要的是,能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有一種進入‘國家隊’的自豪感。”在家鄉就能實現自己的遠大科學夢,讓年僅31歲的李家明覺得幸福。

  近年來,澳門特區政府加大投入推動科技發展。2010年以來,在國家支持下,仿真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中藥質量研究、智慧城市物聯網和月球與行星科學四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澳門相繼設立。依托這些重點實驗室,澳門不斷融入國家創新體系,成為大灣區珠江西岸科創走廊建設的重要一極。

  澳門科技大學建有中藥質量研究、月球與行星科學兩所國家重點實驗室。澳科大校長劉良表示,中央的支持非常有遠見,“因為要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隻能靠高素質的教育和高端創新科技去發展新型產業”。

  澳科大2000年3月建校,是回歸之后發展起來的年輕高校。“當時這裡是一片海水,從填海、建房子、辦課程、做研究,發展到如今的水平真是不容易。首先是得益於澳門回歸祖國,得益於國家的支持。”劉良校長說。

【1】【2】【3】【4】【5】【6】【7】【8】【9】
來源:新華網  2019年12月13日09:10
(責編:陳悅、單芳)

相關圖集

查看更多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