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賈湖遺址,9000年就釀出世界上最早的酒!

河南省舞陽縣的賈湖遺址距今約9000年至7500年,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遺存,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中國科技大學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專家從發掘的大量陶器殘留物中分析研究發現,9000年賈湖人已經掌握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釀酒方法,其酒中含有稻米、山楂、蜂蠟等成分,在含有酒石酸的陶器中還發現有野生葡萄籽粒。可以確認,考古學家在對河南舞陽縣賈湖遺址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酒的証據,將中國乃之世界造酒歷史向前推進到了距今近9000年。
(一)賈湖古酒的發現、研究過程
賈湖遺址是2005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位於河南省舞陽縣北舞渡鎮西南1公裡的賈湖村,南距舞陽縣城22公裡,在103平方公裡的泥河窪滯洪區西部邊沿,東距許泌公路1公裡,北距S241省道不足1公裡。遺址呈近圓形,南北長280米,東西寬250米,核心區面積5.5萬平方米。從1983年--2013年,賈湖遺址由河南省考古所與中國科技大學聯合發掘,在中國科技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的張居中教授(曾在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工作)等主持下進行了八次發掘工作,發現了骨笛等大批珍貴文物。
1999年12月前后,在北京的一次國際考學會議上,張居中教授得知當時世界最先進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負責人帕特裡克.麥考文教授(有媒體譯為帕塔裡克.邁克戈溫)也參加了會議,於是就找到他,請他對賈湖遺址出土的陶器內壁附著物進行檢驗分析,麥考文教授欣然接受,並帶回一部分陶器碎片,麥考文教授回到實驗室后進行了認真分析研究,在一些型似相近的陶器上發現了酒石酸沉澱物,為了進一步論証研究成果,在2001年初麥考文教授又向張居中教授索要16個陶器碎片繼續研究。麥考文教授是世界上著名的考古學與人類學家,化學博士,又是酒精飲料起源和歷史方面研究的專家,他說:“賈湖遺址出土的陶器上雖然由於酒精已完全揮發,我們無法証明酒精飲料肯定是在這些陶器中釀造的,但推斷出這種結論事實上並不難。”他指出,在溫和的氣候下,賈湖人把果汁和液體蜂蜜放入陶器發酵產生酒精,然后加入粳米繼續發酵,最終釀造成了賈湖古酒。幾年前,在美國的一次科普報告中麥考文教授又大膽的提出了也可能是賈湖經常在家留守的女性用“嘴嚼法”釀造了賈湖古酒。“嘴嚼法”就是把米粒和山楂放入口中嘴嚼,嚼碎后吐入陶器,靠唾液對粳米等進行發酵,此法我國的台灣、非洲、日本等地原始住民至今仍在採用,這也是有人認為是女人發明了酒的重要原因。此外,麥考文還表示,賈湖遺址規模非常大,常駐人口多,這表明,陶器中存放的古酒可能是在宗教儀式上或者葬禮等重要活動儀式上喝的酒精飲料。
2004年12月麥考文教授在沒有知會張居中教授的情況下,把研究成果正式發表於美國《科學院學報》。“史前中國的發酵飲料”的研究成果:(Fermented beverages of pre- and proto-historic China),論証了陶器中的殘留物是古代中國釀造賈湖古酒最早的直接証據。2004年12月9日新華社播發了美國學者研究確認“9000年前的中國舞陽賈湖人釀造出了世界最早的酒”消息,《參考消息》、《北京晚報》等媒體第一時間刊登了這則消息。因為研究成果發表倉促,沒能說明聯合研究的問題,麥考文教授后來在給張居中教授發的電子郵件中做了解釋和鄭重道歉。
賈湖古酒的重大發現國內外媒體也進行了廣泛報道以后,在國內外尤其在世界考古界掀起了軒然大波,許多專家學者給於了密切關注,並紛紛投入到賈湖酒的進一步研究中。2007年10月上旬在德國格爾默斯海姆市(Germersheim)國際葡萄酒研討會上,張居中、麥考文教授和世界上一批最權威的酒類專家、考古學家就世界釀酒史和酒文化史又進行了為期一周的研討會,與會專家對中國賈湖九千年的釀酒歷史給予充分肯定與高度評價。2013年11月2—4日,嚴文明、張居中、麥考文等70余名研究賈湖文化的世界著名專家學者齊聚漯河共同參加了“紀念賈湖遺址發掘三十周年暨賈湖文化國際研討會”,麥考文在大會上又做了關於賈湖古酒研究的主題發言。2017年4月28—29日國內首屆“賈湖酒文化國際研討會”在賈湖酒業集團會議中心成功舉辦。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