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女摄影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徐小凤
2018年6月1日至4日,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与中国电力摄影家协会在上海举办了一次摄影大PK活动。双方分别派出五位摄影家,在48小时之内,自选主题,自由创作。我有幸作为中国女摄影家协会派出的选手之一参加了这个活动。
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被年轻人亲切而又戏谑地叫做“魔都”。PK开始时,面对座光怪陆离的“庞然大物”,我也一度比较迷惘,感觉无从下手。转悠一圈,观察并思考了一下以后。最后我决定把我的镜头对准上海的“弄堂”。
任何一座伟大的城市都是由一个个普通的市民和一所所普通的民居所构成,上海当然也不能例外。如果从高空俯看一座城市就像在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内部结构:纵横交织的道路犹如一根根血管,把城市分成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之内,又有许多建筑与建筑之间形成的小通道,它密密麻麻布满全城,就像毛细血管,虽然细小却充满了生机。对这些小通道,各地都有不同的称呼,北京人叫它“胡同”,上海人则把它唤作“弄堂”。
弄堂,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曾经与千千万万上海市民的生活密不可分。数不清有多少个中国近代史上的名人在弄堂里脚步匆匆,也数不清有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在石库门里上演。可以说,没有弄堂,就没有上海,更没有上海人。弄堂,构成了近代上海城市最重要的建筑特色;构成了千万普通上海人最常见的生活空间;构成了近代上海地方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传统的老弄堂继续在不断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崭新的住宅小区。或许再过几年,这些原汁原味、带着烟火气老弄堂将会消失殆尽,上海人只能在照片里去寻找他们的乡愁。
我徜徉在上海硕果仅存的几条老弄堂中,感受着最地道的上海烟火气。弄堂内,是一个热闹、嘈杂,充满各种人情世态的世界。多少年来,大多数上海人就是在这些狭窄的弄堂里度过了日久天长的生活,并且创造了形形色色风情独具的弄堂文化。对摄影人来说,在拥挤杂乱的环境中往往构图比较困难,但是我在上海的老弄堂里似乎体会到了她的某种情绪:匆忙中带些恬静,杂乱中透出韵律。
徐小凤,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女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台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台州市女摄影家协会主席,仙居县摄影家协会主席,浙江省第十三、第十四届党代表,台州市第二届政协委员,台州市第三、第四、第五届人大代表,台州市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台州市文联系统先进个人。
有500多幅作品在国家、省市级获奖和发表。其中,2010年荣获浙江省首届摄影“金像奖”;作品《构成》《明珠》在2010年全国摄影艺术展中获优秀奖;作品《走四方》获由文化部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群星奖”铜奖;作品《翔》《沙场晨曲》分别在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第十届、第十一届国际摄影艺术展中入选;作品《对话》《明珠》《春讯》分别在浙江省摄影协会主办的省第十届、第十二届、第十四届摄影艺术展中获金奖、银奖和铜奖;作品《见证》《谷坦流春》《神仙居云雾》分别获台州市第二、三、四届摄影艺术展金奖、银奖、铜奖;2013年摄影作品《仙人居住的地方》长卷图赴台湾、韩国展出;2015年初出版《仙人居住的地方》画册第四集;作品《冰之梦》《树之影》在2011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中展出;2012年参加第12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节;《壮美神仙居》在2015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中展出;《心绿》入展2017中国丽水国际摄影节——“她们的世界”浙江女摄影家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