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是一名打坦克的‘爆炸英雄’。”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三塘镇“战斗英雄罗亮泗陈列馆”,穿着职业装的王亚琴是一位特别的讲解员——她讲述的是自己外公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王亚琴的记忆中,外公罗亮泗曾经是村里再普通不过的老人。小时候,王亚琴经常到外公家里玩,外公走路的样子有些奇怪,她喜欢跟在外公身后学样。
长大以后,王亚琴才知道,外公是一名抗美援朝战斗英雄,他三次参加作战,两次负伤。因为伤残,外公走路会一瘸一拐。
这是6月10日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三塘镇“战斗英雄罗亮泗陈列馆”拍摄的罗亮泗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1950年10月,罗亮泗跟随部队入朝参战。一次战役中,20岁出头的罗亮泗冲到敌方阵地前沿,用爆破筒将美军重型坦克炸毁,荣立特等战功,被授予“爆炸英雄”称号。至今,他所在连队还有以其名字命名的“罗亮泗班”。
1952年,罗亮泗退伍后回到衡南县,却“深藏功与名”,默默无闻地到工厂上班、在农村种地,直到1996年去世。军功章“尘封”在抽屉里,被小孩翻出来玩耍,弄丢了他一直不知道。
在子女印象里,父亲罗亮泗勤劳、简朴,回乡后开垦荒山,分给有需要的乡亲;在机械修理厂当工人时加入中国共产党,获评“衡阳市先进生产(工作)者”;从部队带回来的棉服,补了又补,舍不得扔……
今年65岁的罗积省是罗亮泗的大儿子。他回忆说,父亲从来没有提起过他的战功,但总是讲起在部队受到的教育和党恩,教导他们“做人要堂堂正正,不要走歪门邪道,要多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他现在也像父亲一样,严格要求自己的一对儿女。
直到近几年,家乡人民才得知“爆炸英雄”罗亮泗的事迹。2019年,衡南县人民政府将罗亮泗的老家乐洪村更名为罗亮泗村。2020年10月,“战斗英雄罗亮泗陈列馆”建成。如今,这里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着广大干部群众前来参观。
这是6月10日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三塘镇罗亮泗村拍摄的罗亮泗像。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陈列馆开馆时,王亚琴主动申请担任讲解员,罗亮泗村还聘请她负责便民服务等工作。家住衡阳市区的王亚琴到村里上班,需要换乘两次公交车,单程一个半小时。为了确保8点半准时到岗,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风雨无阻。
在此之前,王亚琴是衡阳市一家珠宝店的主管,每月收入六七千元。如今,不仅工作更忙了,工资也大幅减少。珠宝店的同事很疑惑:“本来在城里安稳地拿一份高工资,偏偏跑去乡下,你究竟怎么想的?”
王亚琴回答说,虽然工资低了不少,但她觉得很值,当讲解员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荣誉感。“家人支持我的决定,老公说赚钱养家的压力就留给他。”王亚琴说起这些,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是6月10日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三塘镇“战斗英雄罗亮泗陈列馆”前拍摄的王亚琴。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为了当好讲解员,王亚琴跟母亲、舅舅聊外公的往事,找外公原来的部队了解他的英勇事迹。外公原本有些模糊、一瘸一拐的背影,逐渐变得清晰、伟岸。
王亚琴说,在外公的影响下,他们的家风很好,兄弟姊妹们都自强自立、互帮互助。作为英雄的后人,她觉得自己肩负着一份责任,要尽最大努力讲好红色故事。
王亚琴(左)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三塘镇罗亮泗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6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近期,王亚琴将前往衡阳市12个县市区参加红色主题巡讲。为了10分钟的讲述,她在家里对着镜子反复练习。“一是不能给英雄的外公丢脸,二是要更好地弘扬红色文化。”王亚琴对自己提出要求。
在家准备演讲材料时,9岁的女儿柔柔在旁边听,也记在了心里。有次学校老师请同学们讲红色故事,柔柔第一个举手,她告诉老师:“我要讲老外公的故事,我的老外公是‘爆炸英雄’……”
王亚琴说,她时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先学做人、再学做事,要像外公那样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将红色家风传承下去。(新华社记者 白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