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圖片頻道>>社會圖片

廣州經濟的韌性從何而來?

政府為企業“輸血供氧”,產業助經濟社會發展回暖 

2020年04月28日13:56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安利集團等巨頭企業的發展,需要與供應鏈前端中小企業合作。 南方日報記者 李鵬程 攝

  ■編者按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作為我國“南大門”,既做好疫情防控,又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是橫在廣州面前的一道考題。

  廣州市委、市政府聚焦企業痛點、堵點、難點,著力幫助企業加快修復產業鏈、疏通物流鏈、緩解資金鏈、鏈接人才鏈,推動經濟社會加快轉入正常發展軌道。一季度,廣州各項重要經濟數據整體呈現跌幅逐步收窄趨勢。如何咬定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不放鬆,實現“六穩”“六保”?如何切實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當前,專門方案已制定,具體舉措已明確,正全力推進落實。

  即日起,南方日報推出“廣州韌性:以‘雙統籌’奪取‘雙勝利’”系列報道,敬請垂注。

  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社會生活帶來了嚴峻考驗。在這次艱苦卓絕的戰“疫”中,廣州市工信系統助力企業供應鏈體系,在最短的時間裡實現生產恢復和調整的“廣州速度”。同時,制定出系列助企紓困政策舉措,充分調動各方力量為企業“輸血供氧”。

  統計數據顯示,廣州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收窄,經濟運行態勢回暖。從PMI看,3月份廣州制造業PMI升至51.6%,遠高於2月份的36.6%。從開具稅票看,一季度全市開具發票企業31.2萬戶,同比增長4.1%。

  “按照中央‘六穩’‘六保’工作的總體部署,我們要圍繞‘穩增長’目標和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工作,大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廣州市工信局局長江智濤表示。在產業基礎的厚積薄發中、在科創力量的生生不息裡、在政府組織的強力統籌下,廣州經濟呈現出強大的韌性。

  策劃統籌 陳邦明 黃穎川 南方日報記者 李鵬程 通訊員 穗工信宣

  制造強市 產業底蘊彰顯“韌勁”

  戰疫間隙,4月20日,鐘南山院士在跟客人的會談中,透露了與農林牧漁行業企業的合作意向:“當下,中國人整體抗生素耐藥性很高,這與部分動物飼料裡添加抗生素有關。未來希望能就抗生素替代品領域加大研發合作。”

  鐘南山希望合作的對象,正是以動物飼料研發、生產、銷售為主營業務的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受新冠疫情影響,華南地區活禽交易關閉,大部分飼料企業停產或銷量大幅下降。海大集團的禽料銷量卻同比增加30%,增速與去年同期相近。

  逆勢上揚的“韌性”,源自於海大集團扎根廣州20余年發展的積澱。“目前,海大集團在農業全產業鏈上均有布局,並成為了全國細分市場領域的領頭羊。”海大集團常務副總裁程琦表示,“疫情發生后,北方地區禽養殖補欄積極性較好,對華南市場起到彌補作用。”

  疾風見勁草,烈火煉真金。以海大集團為代表,廣州經濟社會在疫情到來時的承壓能力,以及疫情稍緩時的快速修復、反彈能力,根植於先前布局培育的深厚產業基礎。

  從用電、用水、用油量看,截至3月末,全社會用電量、制造業用電量和第三產業用電量分別恢復至上年同期的89.8%、85.8%和88.6%。全市用水、用油量分別達到去年同期的93.7%和78%,比2月末分別提高2.7個和3.6個百分點。

  縱觀一季度數據,在眾多行業裡,與防疫相關的醫療防護和生活所需物資較快增長,醫用口罩、口罩產量分別增長3.0倍和4.6倍。在全市應急工作機制有力推動下,廣州口罩日產量由1月25日的13萬隻,激增到1月29日的110萬隻,並在3月21日、4月5日分別突破1500萬隻、2700萬隻。

  看似疫情下的市場需求,為這類行業提供了“理所應當”的發展機遇。然而,產量的上升並非一蹴而就。“臨時抱佛腳並不現實,制造能力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很難實現驟升。”廣州市中小企業局局長葉華東說:“廣州口罩產能的快速提升,源於多年來制造能力的積累和工業體系的搭建。”

  攻堅克難的過程中,廣州市、區聯動幫助企業加快口罩機等生產設備的自主研發。組織番禺興世機械研制成功國內首條超高速全自動化口罩設備﹔組織廣州普理司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出全國首款利用人工智能進行鑒別和操控的視覺數字全自動口罩機﹔組織廣汽集團利用制造技術力量優勢研發口罩生產線。

  危中謀變 科技創新塑造“韌勁”

  熙攘往來的上海外灘上,一個別樣的聲音傳來:“請大家帶好口罩,注意個人衛生,不要前往人流密集場所,身體若有不適請及時就醫”。

  這是一款名為“瓦力”的智能巡邏機器人。它生在廣州,工作在上海。作為上海市公安局黃浦分局的一員,“瓦力”在外灘執勤時,通過不停地播報喊話,提醒游客時刻注意個人安全防范。

  研制生產這種機器人的企業,是總部位於廣州的高新興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高新興”)。疫情發生后,公司黨委利用高科技手段為群眾安全護航,迅速升級自主研發的巡邏機器人,與民警共同“執勤”。

  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新興所屬的人工智能行業以其獨特的技術優勢,全面支持科學防控和加快復工復產。

  科技創新元素的注入,塑造了廣州高技術制造業的“韌勁”,使之成為疫情沖擊波下的“中流砥柱”。

  一季度,全市醫藥制造業實現產值增長2.2%,其中的生物藥品制品制造業增長28.3%﹔3月單月,電子通信設備、醫療設備及儀器制造業的生產已全面恢復至上年同期水平。此外,部分高新技術產品增勢良好,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2.8倍,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27.3%,地面通信導航定向設備產量增長49.0%。

  “撇開現有的(情況)該怎麼辦?要解困,真金白銀地下去(扶持企業),這當然沒有問題。最重要的是,接下來經濟在危機中會不會走出一個轉型的道路來。”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復旦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張軍公開表示。

  疫情期間,廣州並未放慢發展新興產業的步伐,反而在加快推動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4月3日出台的《廣州市促進汽車生產消費若干措施》提到,廣州從三個方面提振新能源汽車消費,包括降低新能源車購買成本,給予購買新能源車的個人消費者1萬元綜合補貼等等。

  “以科技搶速度,以技術提效率,這是廣州戰疫的新思路。”葉華東介紹。

  多方聯手 主動作為激發“韌勁”

  “在廣州,400余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貢獻了全市工業80%左右的產值。但這並不能否定中小企業的作用。中小企業的突出貢獻在於穩就業、保民生、維護社會穩定。”葉華東談道,中小企業為一名家庭成員提供了就業機會,甚至可以養活一個家庭。

  然而,中小企業卻受限於體量和社會資源,在疫情中首當其沖。安利(中國)供應鏈副總裁陳森林直言:“我傾向於政府在‘保主體’過程中更關注中小企業。因為大企業的前期供應商很多依賴於中小企業。一旦中小企業在突發危機中難以為繼,整個供應鏈都會發生危機,大企業也難以獨善其身。”

  面對中小企業的生存難題,廣州制定了《支持中小微企業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健康發展的十五條措施》,從加強金融支持、降低房租成本、減免緩繳稅費、實施援企穩崗、加大財政支持、開展暖企行動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穩定生產經營,預計將為企業減負70余億元。

  “為了更加精准地對接小企業,工信部門還會與銀行機構、稅務系統、法律部門合作。”廣州市工信局民營經濟處處長黃星耀舉例說,工信局聯合市司法局開展“訪百家園區助中小企業”法律服務暖企活動,發動1000名律師為1萬家企業免費開展法治“體檢”服務。

  經濟社會的發展很難在疫情的籠罩下偏安一隅。不僅部門之間需要互相協調,市區之間、地域之間、行業之間均需同舟共濟、相濡以沫,才能渡過難關。

  廣州市稅務局發起,與武漢市局聯合組織召開服務企業復工復產視頻連線現場會,運用稅收大數據精准定位、科學分析,謀劃解決兩地企業面臨的上下游產業銜接不暢、資金鏈困難、務工人員返工難等問題。

  截至4月上旬,兩地稅務部門已對接兩市汽車企業433家。“通過這個平台,廣州汽車產業獲得了上游武漢地區零部件企業的有力支持。”黃星耀說,廣州曾用15天的時間幫助廣汽集團、東風日產的市外產業鏈配套569家企業全部復工復產。

  廣州市工業與信息化局局長江智濤:

  暖企惠企沒有“休止符”

  隨著國內防疫工作常態化,經濟建設的沖鋒號已然吹響。圍繞“穩增長”目標,廣州在大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一路高歌。當前,如何把疫情耽誤的進度追回來,力爭實現戰疫情、穩經濟兩手抓、兩不誤?就此,南方日報專訪了廣州市工業與信息化局局長江智濤。

  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復產率達99.9%

  南方日報:當前,廣州市中小企業面臨哪些痛點、堵點、難點?

  江智濤:經過前期的全面復工復產,從近期的用電數據和移動用戶數據來看,廣州市中小企業基本復工返崗。中小企業面臨的痛點、堵點、難點由疫情初期的防疫物資緊缺、員工返崗難、產業鏈中斷逐步轉為現在的市場訂單減少、流動性資金緊張、融資需求較大。

  面對疫情沖擊,全市工信系統全力以赴抓緊抓實抓好“疫情防控物資保障”和“企業復工復產”工作。例如,我們利用全市企業復工復產指揮信息平台、廣東省中小企業訴求響應平台、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運行監測平台,搭建“無接觸式”服務,為企業解決各類需求96項。

  南方日報: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廣州的中小企業功不可沒。廣州如何就暖企、惠企開展工作?

  江智濤:我們將實施“企業服務年”、“難題解決年”專項行動。

  一是打造企業服務直通車,利用主流網絡服務平台,發揮廣州市工信局11個服務專班作用,及時協調解決企業訴求。工信局會同市稅務部門開展中小民營企業服務,聯合發布廣州民營企業百強榜。

  二是開設“政策直播間”,定期利用網絡直播開展各類政策宣講,組織金融機構在線講解“園區租金貸”“成長貸”“防疫專項貸款”“醫採貸”“連連貸”等金融產品,打通政策“最后一公裡”。

  三是設立制造業直播“帶貨”專場,市工信局將會同市商務局等部門,加大制造業網絡銷售“帶貨”、產銷直連直播的宣傳推介和業務培訓,打造“廣州制造”系列專場。

  四是開展“訪百家園區、助中小企業”法律服務暖企活動,工信局將會同司法部門提高中小企業防范風險和守法經營能力。

  南方日報:抗擊疫情的同時,廣州從2月份就吹響了復工復產的號角。時至今日,廣州的復工復產工作進展如何?

  江智濤:在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方面,廣州第一時間出台了《支持中小微企業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健康發展的十五條措施》《廣州市工信領域企業復工復產的工作指引》,建立制造業重點企業“一對一”跟蹤服務機制和領導分工產業發展服務組,協調推動重點企業產業鏈復工復產。

  同時,我們還在推動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以及大數據等信息化企業服務實體經濟,協調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幫助中小企業共渡難關,依托“全市指揮信息平台”收集企業防疫物資需求大、員工返崗難等問題,聯動各區和相關部門“一企一策”協調解決,等等。目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產率為99.9%。

  推動廣州大中小企業抱團發展

  南方日報:各類市場主體既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也是承載居民就業的主要領域。接下來,廣州市工信局在“保主體”方面會有什麼舉措?

  江智濤:我們准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推動:

  一是大力培育骨干企業,深入實施大型骨干企業培育計劃,支持本土龍頭企業增資擴產、做強做大,培育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和控制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一批佔據產業鏈核心的“小巨人”和“單打冠軍”。

  二是加強民營中小企業梯度培育。認定一批具有明顯行業優勢和國際競爭力的民營領軍企業,集中力量扶持培育民營500強企業和百億企業。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項培育行動,建立“小升規”重點企業培育庫,推動一批企業實現小升規、規升巨。

  三是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支持廣州高新區加快建設國家級大中小企業融通型特色載體,創建“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先行先試區。支持廣州民營科技園加快構建全鏈條孵化育成體系,打造民營經濟改革創新試驗區。承辦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論壇,推動大中小企業相互採購、配套集成、抱團發展。

  四是支持企業融合發展。實施智能制造工程,開展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鼓勵標識解析行業二級節點開發提供輕量化、快部署的標識解析行業解決方案,打造一批具備行業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節能”綜合服務平台,等等。

  ■數讀

  廣州“保主體”舉措結碩果

  01 在金融支持方面

  廣州地區“9+3”銀行機構建立快速響應機制,截至4月20日,共向124家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發放優惠利率貸款119.41億元,加權平均利率2.27%。工信局與銀行機構聯合推出的專項信貸1300億元也正在加快落實,受益企業已超萬家。

  02 在降低中小企業租金成本方面

  市、區兩級國有企業物業已減免線下商業實體店經營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2個月租金,減免租金8.54億元,減免物業15782宗。同時已有80多家產業園區主動為中小企業減免租金,惠及企業超5000家,時尚天河商場為商戶減免3個月租金近1億元﹔全市500多家專業批發市場減租覆蓋率為86%。

  03 在減免企業稅費方面

  截至4月10日,共為34.2萬家企業發放2019年穩崗返金額7.25億元。

  落實好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等社保費減免政策,2月、3月為企業減負83.49億元。

  制定落實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困難減免政策的指引,截至4月13日,已為3.14萬家企業免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16.28億元,為35萬定期定額納稅戶調低定額,調減面超99%,比2019年同期少繳9000多萬元。

  04 在開展暖企行動方面

  截至4月22日,市貿促會累計為企業免費出具不可抗力証明143份,涉及合同金額92.39億元。

(責編:單芳、陳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