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向著光明的方向——尋訪金沙江畔紅色印記【3】

【查看原圖】

這是7月21日在昆明祿勸皎平渡無人機拍攝的金沙江。新華社記者 吳壯 攝

大智慧——全局出發贏得戰略主動

金沙江畔,皎平渡口。7月的雲南正值雨季,江水水位不斷上漲,水流也愈發湍急。從皎平渡大橋溯流而上,行至不遠處,在江水中可見一塊隻有頂部露在江面之上的大石頭。當地向導介紹,這塊石頭被老百姓命名為“將軍石”,當年劉伯承曾站在上面指揮紅軍部隊渡過金沙江。

遵義會議后,中央紅軍繼續遭到國民黨軍隊等的窮追猛打,在威信、鎮雄等地發生多次戰斗,給予敵人重大打擊。不甘心失敗的蔣介石調兵遣將,急令各部向扎西推進,企圖南北夾擊,把紅軍消滅在川、滇邊境的狹窄地區。

為了甩開敵人,爭取主動,毛澤東指揮紅軍突然掉頭東進,二渡赤水,奇襲婁山關,再佔遵義城。

之后,中央紅軍三渡、四渡赤水河,南渡烏江,直逼貴陽。這讓正在貴陽督戰的蔣介石如坐針氈,急忙調集滇軍主力馳援貴陽,同時命令湘軍、桂軍等各路部隊對紅軍進行堵截。

“把滇軍調出來就是勝利。”毛澤東說。其大智大勇、大智大慧,可以說彪炳千秋。

“等國民黨軍向貴陽以東集中的時候,中央紅軍則急轉南下,再向西疾行,逼近昆明。”講起這段已不知講過多少遍的歷史,雲南尋甸縣委史志辦主任貓良坤依然心潮澎湃:“為保昆明,‘雲南王’龍雲立刻給所有追擊中央紅軍的滇軍部隊發去電報,命令他們火速返回昆明,同時調集雲南各地民團前來防守。這樣一來,滇北金沙江沿岸一帶出現了兵力空白,為紅軍巧渡金沙江創造了有利條件。”

萬萬火急!1935年4月29日清晨,中革軍委在尋甸縣魯口哨發布渡江令,中央紅軍以一軍團為左縱隊,三軍團為右縱隊,軍委縱隊和五軍團為中央縱隊,三路大軍向金沙江南岸疾進。

兵貴神速。當蔣介石發現了紅軍意圖之時,紅軍先鋒部隊早已日夜奔襲,在祿勸縣皎平渡口為大部隊渡河做好了准備。

喧囂的人聲蓋過了江水拍崖的聲音,兩岸燃起的熊熊篝火將江面映得通明。借著6隻木船,在當地37位船工的幫助下,歷時7天7夜,中央紅軍3萬多人終於渡過了金沙江。

“搶渡金沙江,使中央紅軍跳出了數十萬敵人圍追堵截的圈子,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成信江說,這一勝利,將毛澤東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展現得淋漓盡致。

【1】【2】【3】【4】【5】
  2019年07月26日09:34
(責編:李昊航(實習)、陳悅)

相關圖集

查看更多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