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皮影戏幕后的表演 道具纯手工打造【2】

【查看原图】
陈开林专门拿出一间屋子用于存放他的皮影道具。
陈开林专门拿出一间屋子用于存放他的皮影道具。
来源:人民网-图片频道  2018年04月22日13:54

“不多说,往前数20年,皮影戏在我们这里可是相当风靡的,即便是农忙的时节,我一天都得演出好几场!”说这话的是江西省上栗县上栗镇绿塘村69岁的陈开林,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见证了皮影戏从繁荣到没落,但这位骨髓里已经融入皮影戏的老人非常希望上栗皮影戏能得到传承,越走越远。

上栗的皮影戏始于唐代,盛行于清代。皮影戏的工艺制作和艺术表演精深复杂,皮影都是用新鲜牛皮或者鱼皮做成,经过描样、雕镂、着色、熨平、上油、订缀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件皮影。表演时,需要扎好台架,围上幔子,点亮灯泡,调试出最好的光影效果,每一出戏都有二胡、铜锣、鼓等乐器配合,表演皮影戏的主角不仅要操作皮影,嘴上还要说唱,对这出戏进行“注解”。

陈开林在10多岁的时候就跟在乡下戏班子后面敲打乐器,30岁时,只身前往湖南去学习皮影戏,数年后学成归来,组建了一个演皮影戏的团队。“那时,在我们上栗县,皮影戏班有好多个,每天的演出也是安排得满满当当的。”陈开林说,后来,随着电视、电影,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互联网的普及,皮影戏的光彩渐渐黯淡。

2013年,上栗皮影戏成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开林家的二层楼房里,他专门开辟了一个房间,挂上了上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授牌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示范基地(皮影戏)”的牌子。房间里堆放着各类皮影道具,墙上贴着有关于皮影戏光辉的历史。“这些都是我父亲的心血。”陈开林的儿子陈富贵说,他初中毕业后,就跟随父亲学习皮影戏,堂弟陈龙负责制作皮影道具。陈富贵说,年将七旬的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人来学皮影戏,把这项流传千百年的技艺能传承下去。“现在父亲收了不少徒弟,其中不少是年轻人,这让父亲感到很欣慰。”陈富贵说。

据了解,目前,上栗县皮影戏班还剩3个,面对这种现状,上栗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该县文化主管部门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和保护措施,成立组织机构,组织并派出专业人员深入全县各村落社区,广泛走访民间艺人,了解皮影戏的历史渊源,组织中小学生学习了解皮影戏的艺术形式,成立了赤山慕冲、上栗绿塘、金山山口三个皮影戏传承基地。同时该县还利用文化下乡的机会为全县皮影戏班提供一个表演和展示的平台,并结合现实生活创作新节目,改进表演艺术形式和技巧,扩大上栗皮影的影响力,使上栗这朵民间文艺奇葩越开越艳丽。/东方IC

分享到:
(责编:陈悦、单芳)

相关图集

查看更多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