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图片频道>>中国女摄影家协会

黄晓丽:筑梦——长安女工的故事

【查看原图】
一回到出租屋,毛石清就像回到自己的家里一样。母亲熊玉香为儿子的到来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毛石清很久没有吃到母亲做的菜了,他惊喜得睁大眼睛。_1
一回到出租屋,毛石清就像回到自己的家里一样。母亲熊玉香为儿子的到来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毛石清很久没有吃到母亲做的菜了,他惊喜得睁大眼睛。_1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比较深入地了解到东莞长安流水线上的女工。我开始把镜头对准了她们,尽管我的视角并没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我一直认为,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探幽人性的美、表达人性温暖的情感,哪怕只是拍下熟视无睹的日常,或是表达极为平凡的小人物,这样的作品一样蕴含着令人感动的力量。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我被每一位女工的故事所打动。我分别拍下了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这五个年龄段的女工的故事。她们是母亲、妻子和女儿,她们是一个家庭里顶半天边的重要角色。为了谋生,她们跟丈夫一起来到长安,她们的人生希望在长安。

我不能抗拒那些明朗、干净的笑容。当她们从工厂下了班,去菜市场,然后又风尘仆仆地赶回家做晚餐,黑夜来临,在简陋的出租屋,把灯打开,淡淡的光晕立即照亮一个普通打工家庭的温暖,当饭菜上桌,家人围坐在一起,我读懂了长安千千万万个打工家庭的真实幸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她们都这么从容地走过,我看到她们身上强大的、坚韧的力量,这是维系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内在力量。在这样的笑容里,你看到的不是瞬间的喜悦,而是她们面对人生,面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而在工厂的车间里,当工作服模糊了个体,当流水线的程序统一了表情的步调,我依然能够从她们的眼睛里看到鲜活的内心,没有一个呆板的眼神,没有一个麻木的灵魂。从这样一双眼睛里,你感受到的是她们对生活的热情。因为镜头下的她们并没有波澜壮阔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我相信,在她们身上,很多人都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她们是我们的姐妹、母亲、妻子和女儿。当我问及她们的梦想,几乎所有的答案是关于自己的孩子和家人的。唯独没有她们自己。这就是中国式的女工,伟大的女性。当我们说起中国梦,我们恰恰不应该忘记她们,她们是紧贴大地,牢牢地扎根于整个社会的最坚实的力量。

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这也正是我拍摄影流水线女工故事的初衷。以在场的态度、向下的视角,我相信这样的作品是接地气的,是有生命力的。

分享到:
(责编:李圆(实习生)、单芳)

相关图集

查看更多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