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賀蘭縣常信鄉潭渠村村民用水協會會長孫萬銀輕點手機,灌溉支渠上的水閘緩緩升起(9月1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現代化生態灌區:10年將完成960萬畝灌區改造
目前,分布於寧夏北部沿黃河兩岸的引黃灌區和中部干旱帶的揚黃灌區,現有灌溉面積800多萬畝。灌區總干渠和干渠25條、總長2290公裡,支渠5300多條、總長12000公裡,泵站126座。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各業用水需求呈剛性增長,水問題依然是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解決水問題,關鍵在於做好灌區水文章。
在銀川市賀蘭縣常信鄉潭渠村的一處水閘旁,村民用水協會會長孫萬銀輕點手機,灌溉支渠上的水閘開始緩緩升起。今年以來,這條支渠上的100多座老式閘門全部經過改造,換成了現代化的智能閘門。
“以前的閘門是手提式的,村民需要引水時便自行打開,這就造成了管理問題,不少人引完了水也不關閥門,水資源白白浪費。”孫萬銀說,現在村民要引水,需先給用水協會打電話,管理人員在手機上遠程操作打開閥門,引水完成后再由管理人員遠程關閉閘門,這項措施使這一片區用水節約了20%以上。
據賀蘭縣水務局規劃站站長馬建寶介紹,2016年以來,賀蘭縣作為寧夏現代化生態灌區的試點地區開展試點建設。試點以來,通過灌溉渠系配水系統的智能化、農業用水計量的精准化,提高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初步實現了支渠測控一體化,建立現代化信息管理系統,實現科學灌溉管理。群眾看到了高效節水灌溉帶來的經濟效益,積極性大幅增強。
“寧夏始終把節水當做突破水資源瓶頸的關鍵一招。”白耀華說,根據《寧夏引黃現代化生態灌區建設規劃》,寧夏擬用10年左右時間,逐步完成960萬畝灌溉面積的配套改造,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提升灌區計量水平、改善灌排條件、開展水生態水環境治理,打造水源可靠、體系完善、技術先進、管理科學、保障有力、生態良好的現代化生態灌區。(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靳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