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寧夏引黃古灌區漢惠閘(9月1日無人機拍攝)。2017年10月寧夏引黃古灌區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這也是黃河干流上的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引黃灌區:陳列在大地上的水利博物館
在青銅峽水利樞紐壩下的黃河右岸,坐落著寧夏水利博物館。進入館內,以黃河水利為中心的陳列,展示了2000多年來寧夏水文化的源遠流長和治水的輝煌歷史。
走出博物館,行走在寧夏平原上,秦渠、漢渠、唐徠渠、惠農渠、大清渠等2000多年來不同時期修建的引黃古渠依舊在汩汩流淌,像一座流動的水利博物館陳列在寧夏大地上。
走在寧夏平原上,引水渠、排水溝、水稻田隨處可見,以渠、溝、橋、閘、壩、灘為名的鄉鎮、村庄和農場不時遇到。
“黃河在寧夏境內山舒水緩,沃野千裡,河面稍低於地面,引黃條件得天獨厚,在黃河上直接開口即可引水灌溉。”寧夏水利博物館副館長陸超說,寧夏引黃灌溉的歷史可遠溯秦漢。除了朝代更迭和戰亂破壞,黃河在這裡不曾有過重大災害,因此早在明代就有“天下黃河富寧夏”的評說。
2017年10月,寧夏引黃古灌區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這也是黃河干流上的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國際灌排委員會稱贊它為世界灌排工程的典范,代表著中國古代水利工程技術的卓越成就。
寧夏引黃古灌區南北長320公裡,東西最寬40公裡,面積達6600平方公裡,是中國最古老的大型灌區之一。到新中國成立前夕,全灌區直接從黃河引水的大小干渠共39條,總長1350公裡,灌溉面積192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