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攝影家協會聚焦“巾幗建設者”系列公益活動專題——徐科英【11】

【查看原圖】
11.利用晚上休息時間整理大量的鋼架設計的原始資料。(張曙光攝影)
11.利用晚上休息時間整理大量的鋼架設計的原始資料。(張曙光攝影)

為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中關於“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進行無愧於時代的文藝創造”的講話精神。在全國兩會閉幕后,中國女攝影家協會號召廣大女攝影家興起學習貫徹兩會精神的熱潮,切實把思想統一到全國兩會精神上來。與此同時,協會將繼續推出“聚焦‘巾幗建設者’系列公益活動”專題,將鏡頭對准活躍在大國重器、中國建橋、中國高鐵、中國隧道等重大工程項目一線的杰出女性建設者,對她們進行點對點跟蹤拍攝深入報道,用影像講述當代巾幗英雄為實現夢想努力奮斗的人生故事,展現她們在各自領域發揮所長,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所做出的卓越貢獻。

徐科英,39歲,我國為數不多的女性橋梁設計師,中國中鐵大橋院少有的女性業務骨干。

她白淨的臉上很少呈現喜怒哀樂,看起來“波瀾不驚”。然而,她參與設計的大橋卻是“波瀾壯闊”: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港珠澳跨海大橋、福平鐵路平潭海峽大橋。個個大名鼎鼎,經常在央視、新華社、人民日報等重點欄目或重要版位亮相。

業務功底很扎實,愛動腦筋愛琢磨——她說,什麼事情都要做到最好

徐科英業務功底很扎實,特別肯琢磨。

2005年,她從同濟大學橋梁工程系碩士畢業后,毅然選擇了國內橋梁設計最好的平台——中鐵大橋院,選擇當一名橋梁設計師。剛剛參加工作不久,她參與的第一個大型項目,就是后來獲得橋梁界“諾貝爾獎”的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

徐科英負責的是主橋鋼梁設計工作。在此之前,她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實踐中,都沒有相關經驗。“這麼重要的橋梁,讓你擔負主要的工作,當時忐忑嗎?”“不怕。不會就問、就學。”徐科英說,當時她師從鋼梁老專家趙廷衡、劉承虞,有他們在旁指導,她一點也不擔心。

老專家們毫無保留的悉心指導,加上徐科英扎實的基本功和強大的學習能力,靠著一股韌勁,工作很快上手了。

鋼梁設計,是一個特別繁瑣的活,需要考慮特別多的細節,細到每個焊縫。要根據結構布置,做出模型,計算每件杆件的受力。杆件的截面是多少?鋼板要多厚?都需要反復的檢算、核算。徐科英當時擔負的是核算工作。成百上千根杆件,一根根核算,工作量非常大。

徐科英一邊算,一邊琢磨:按照目前的算法,太復雜,效率太低。能不能換種算法呢?下了班,她就開始窩在辦公室嘗試新的算法。

女性特有的特質,讓徐科英在工作中特別能靜下心。就這樣,零零碎碎的時間都被她利用起來,幾個月后,終於成功開發出了鋼桁梁智能設計系統。過去一天才能完成的計算量,現在隻要幾分鐘。

“嘿!新來的那個小姑娘神了!”很快,大家都知道徐科英手上有個好東西,紛紛用了起來,工作效率大大提升。這套系統,先后在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安慶長江大橋、鄭州黃河大橋、滬通長江大橋、楊泗港長江大橋、平潭海峽大橋等項目的鋼桁梁設計中成功運用。

徐科英就是這樣一個人,為了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她寧願多花點時間去琢磨,哪怕別人覺得她做事“拖拉”。中鐵大橋院副總工程師肖海珠用了一句話:“再難的工作,交給她,絕對放心”。

男人堆中,巾幗不讓須眉﹔孩子面前,歉疚無比——她說,在急難險重的任務面前,就要勇敢頂上去

徐科英是一位特別堅強的女性。一般都認為女人似水,柔弱、溫婉,總是會讓人想多呵護一分。然而這個“定律”,在橋梁設計單位,卻沒那麼靈。

平潭海峽大橋位於世界三大風口之一。每年6級以上大風超過300天,7級以上大風超過200天,最大浪高約9.69米,曾被稱為“建橋禁區”。建設條件遠比已建成的東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及在建的港珠澳大橋惡劣,波流力是常規長江等內河橋梁的10倍以上,建造難度和風險極大。沒有現成的案例可參考,一切得因地制宜,創造性地開展設計。

徐科英負責的是該橋三座海上主塔的設計。一次,現場恰逢七級大風,她乘坐的船在風浪中抵達橋塔,一下船,她吐得稀裡嘩啦。吐完了,她用手在嘴上一抹,沖鋒衣一扯,帽子一戴,臉色煞白地爬上橋塔,解決了多個設計與施工中的難題。“那時,沒有人會因為你是女同志就可以不上塔,設計師就有這份責任。”

哪個母親不疼孩子,而常年加班、出差的徐科英心裡總覺得欠著孩子一份情。

“媽媽,你又要加班嗎?”“媽媽,你出差什麼時候能回?”孩子稚嫩的聲音,讓徐科英每次都淚眼婆娑。

為了能多點時間陪孩子,她放棄了孩子讀高校附屬幼兒園的機會,而是在單位附近租了房子,找了一座附近的幼兒園。“和孩子多呆一分鐘我都很珍惜。”

她想了很多辦法:堅持每天早上送孩子去上學,陪伴無時不在﹔加班的時候,丈夫在家播放她提前錄好的讀本,孩子在家一邊看書一邊聽媽媽念,這是一種陪伴﹔每年假期,會帶孩子出去旅行,這也是一場高質量的陪伴。

事業和家庭,孰輕孰重?妻子、母親和橋梁設計師,幾種角色應該如何轉換?徐科英也沒有標准答案。

去年12月31日,徐科英已向孩子承諾,元旦媽媽可以放假三天陪你出去玩。可就在當天下午,徐科英接到所長的電話:有個項目很急,隻有你最熟悉,可能要犧牲你元旦休息的時間,你能接嗎?

徐科英確實猶豫了:一來,她不忍看到孩子失望的眼神﹔二來,她怕三天時間裡根本完成不了這項任務,按照當時的條件,一個腦力充沛的年輕人也要三四天的時間。

可她轉念一想:領導一定非常著急,關鍵時刻,不能因為是女同志就推脫。“面對急難險重的任務,也要有所犧牲,我能頂上去!”連續三天,徐科英每天都工作到深夜12點。元旦過后上班第一天,一個完美的斜拉橋方案呈現在領導面前。

堅持學習,不驕不躁——她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沒有理由不努力

徐科英特別珍惜這份工作。

在她的單位,她所敬仰的老專家們,在少年、青年時代都是苦難多於幸福、坎坷多於順境,但這些老專家們從未抱怨過,在他們的感情天平上,祖國重於一切,事業高於一切。

在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大好形勢下,黨和國家,給予了包括徐科英等一大批橋梁工作者創新、拼搏的機會和舞台。

老專家們嚴謹扎實、認真負責、勤於思考、勇於創新的工作態度,深深影響著徐科英。

2009年,院裡的老專家趙廷衡准備將畢生的橋梁設計工作做個總結,把要點、經驗提煉出來。徐科英看在眼裡,她想:“趙老都70歲的人了,還想著把自己畢生的設計經驗總結出來。我還有什麼理由不學習呢!”

就這樣,徐科英每天在完成自己工作之外,還利用空余時間,主動幫趙老整理,為《鋼結構設計細節》一書的出版做了許多工作。“成長來源於積累和總結,創新來自於深刻的理解”這是徐科英最大的收獲和體會。她就是這樣一個淡定的女子,沒有急功近利,不驕不躁,卻能主動擔當,沉澱積蓄、提升“內功”,漸漸地她脫穎而出。

2012年,徐科英同志參與楊泗港長江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負責該橋懸吊斜拉組合體系方案的研究工作。懸吊斜拉組合體系在當時是一種全新的結構體系,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徐科英帶領項目組成員查找國內外文獻,研究結構的受力行為,尋找合適的設計方法和施工過程,終於出色的完成了該方案的研究工作,武漢楊泗港長江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全國優秀工程咨詢成果一等獎”。

橋梁設計是一份競爭十分激烈的工作,稍有怠慢,就會被同行超越。去年,她因嚴重腰傷在家休養期間,還堅持學習BIM設計。“國外橋梁設計已大量採用BIM技術,但國內才剛剛開始,任務十分緊迫,中國人不能掉隊啊!”

要知道,一旦橋梁設計採用BIM技術,整體效率的提升將極為驚人。

2015年,徐科英同志被委以重任,參與了滬通長江大橋BIM建模工作,並負責全橋結構最復雜的主塔鋼錨梁部分的所有工作。BIM技術對於徐科英及其團隊而言,是全新的領域,她迎難而上,帶領團隊攻克難關,從了解軟件,到完成工作不到兩個月。男同事贊揚到:能如此出色的完成了任務,真不簡單。以此項目申報課題“BIM技術在鐵路橋梁工程中的應用”榮獲了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

從參加工作開始,徐科英親身參與、見証了國家從“橋梁大國”邁向“橋梁強國”的進程。更加入到中國橋梁由內陸走向海洋,從中國走向世界舞台的創新、創造的行列之中。

今天,中國的公路橋梁總數超過80萬座,鐵路橋梁超過20萬座。中國橋梁設計師的靈感,創意,讓大橋融入自然,神韻飛升。他們的視野,情懷為大橋增添了自豪和力量。

2016年,徐科英獲中國中鐵青年崗位能手,2017年獲湖北省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徐科英說,她站在前輩寬厚而高聳的肩膀上跋涉、攀登、拼搏,才取得了一點成績。

從“橋梁大國”走向“橋梁強國”,力爭讓“中國技術”成為“世界標准”,這是以徐科英為代表的,中國橋梁工程師的夢想和責任。

(以上文字根據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提供資料進行整理。同時感謝伍華章老師在攝影過程中給予的支持與幫助)

 

張曙光

張曙光,中國女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會員、湖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人民攝影家協會會員、武漢女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喜歡用相機留住精彩瞬間,同時更關注被攝者背后的故事,在拍攝軍隊題材的同時堅持數年關注農村民主選舉的狀況及城市中老街老巷中的百姓生活。其作品《拯救東方之星》在湖北省26屆攝影藝術展中獲金獎,多幅作品入選相關展覽及刊物。2016年評選為湖北省“年度攝影人物”。

分享到:
(責編:陳悅、單芳)

相關圖集

查看更多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