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年到,關於雞的各種元素又流行起來。很多時尚大牌也趁機推出了雞年限量版,據說有的設計簡直“辣眼睛”!其實,外國人想抓住中國雞年的精髓,應該多從中國深厚的歷史文化裡找找靈感!
新年到了,我們拜托考古專家翻遍資料,找出了歷史上那些跟“雞”有關的文物。這些或神奇、或神氣的“神器”,是真正凝結著時間和歷史的珍貴文化線索。
作為六畜之一,雞在中國人的生活裡佔據了極重要的地位,關於雞的詩詞、書畫和生活用器不要太多!比如,(傳)明宣宗所繪《畫子母雞圖》,還有廣為人知的雞缸杯,都是以雞為主角的名作。
但是,這些傳世品顯然還不夠古老,當我們想了解先民是怎麼看待雞的,這大概還需要通過考古發現的出土文物。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唐研究室助理研究員莫陽,專攻美術考古研究。在她看來,傳世品會在流傳的過程中不斷被后人所改變、誤讀,而出土物更像是定格了的某一段歷史,甚至某一個瞬間。
從陶土、青銅到青瓷,從古朴的手捏造型到風雅的藝術加工,盤點考古文物裡關於雞的種種“神器”,你會折服於先人們非凡的生活智慧,以及他們由熱愛而創造的精神世界。
年代:新石器時代晚期
出土地:湖北省天門市石家河鄧家灣
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雞的藝術形象啦!在鄧家灣出土的這個陶雞,是屈家嶺文化的遺存。這樣的陶鳥、陶雞和陶狗在屈家嶺文化地域出土極多,顯示當時居民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營漁獵和採集,已飼養了豬、狗、雞等動物。
屈家嶺文化因首先發現於湖北省京山縣屈家嶺遺址而得名。經放射性碳素測定,其時期約為公元前3000-前2600年左右。
但動物考古學專家袁靖認為,鄧家灣出土的這些先民捏成的陶制品是否就是真的家雞還需探討,對於動物考古學研究而言,對家雞的判斷應該以考古遺址中出土的家雞骨骼為主要依據,人工制品隻能作為動物考古學研究的旁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