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珍:传承北川羌绣 焕活非遗技艺

【查看原图】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云珍羌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云珍。蒋春玲摄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云珍羌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云珍。蒋春玲摄
来源:人民网-图片频道  2023年08月16日15:41

陈云珍,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云珍羌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陈云珍在县城开办羌绣培训班,先后帮助两万多人掌握羌绣的绣制技艺。2015年被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2019年被四川省委评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陈云珍出生在北川羌族自治县青片乡正河村,那里是北川羌族文化的核心区。羌绣,则是流行于四川羌民族聚居区的一种传统刺绣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绣针法精巧细致,色彩鲜艳明快,内容多以反映羌人日常生活、劳动场景、图腾崇拜等为主。陈云珍的外婆、妈妈都是远近闻名的羌绣高手,她从小耳濡目染,浸润在羌绣文化的氛围里。从外婆的羌绣服饰到妈妈的羌绣嫁妆,这些古老精美的羌绣作品深深打动了陈云珍,心灵手巧的她,跟着外婆、妈妈学习羌绣,小小年纪就能飞针走线,绣出漂亮的羌绣制品。

2005年,陈云珍家乡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带动了羌绣手工产业的兴起。陈云珍的羌绣产品得到游客们的喜爱,这给了她意外的惊喜和启发:既然大家这么喜欢羌绣,何不借此机会开发羌绣产品,同时也能帮助乡亲们摆脱贫困、就业致富。2008年,经过多方筹备,陈云珍成立了“云珍羌绣专业合作社”,帮助汶川地震灾区的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士学习羌绣技艺、实现居家就业。

北川县擂鼓镇村民赵义琼在大地震中失去了双腿,丈夫因病去世,生活十分困难。陈云珍得知情况后,主动收其为徒,悉心指导。几年下来,赵义琼已熟练掌握羌绣技艺,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北川县永昌镇纳西村12组贫困妇女邓秀蓉,在陈云珍的帮助下学习羌绣,有了稳定的收入。陈云珍还资助她儿子学习,如今邓秀蓉儿子已大学毕业。提起陈云珍,邓秀蓉满怀感激地表示,“如果没有陈姐姐的帮助,就没有我们一家人的今天。”

十多年过去了,陈云珍创办的“云珍羌绣专业合作社”已免费培训绣娘20000余人次,带动500余名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士脱贫致富,帮助她们用自己的双手实现了自我价值,同时也让羌绣这一古老的民族手工技艺得到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2017年,陈云珍成立了伊珎羌绣有限公司,打造了集制作、展示、售卖于一体的平台。2020年,在云珍羌绣体验馆,“东西部协作妇女灵活居家就业车间”顺利交付,通过“订单制”,让妇女灵活居家就业这一新的服务模式得以推广。2022年,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与帮助下,“天才妈妈·梦想工坊”公益项目在云珍羌绣生活体验馆挂牌,陈云珍为培养更多的羌绣人才和非遗传承人而不懈努力。

目前,陈云珍公司固定的绣娘有四、五十人,500多名绣娘灵活居家就业。每件绣品的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按件计酬,技艺熟练的绣娘每月收入可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在陈云珍等带头人的推动下,北川羌族自治县已初步形成了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羌绣产业链,全县共有羌绣企业20家,专业从事羌绣的绣娘500余名,利用农闲灵活就业的绣娘超过1万人,总收入700多万元,人均年增收6000元。

在陈云珍的影响下,她的两个女儿都放弃了在绵阳国企的工作,回到家乡和妈妈一起发展羌绣事业,研发新产品,将羌绣元素融入耳环、项链、手镯、发饰、箱包等饰品和旅游产品,这些新产品投放市场后,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和追捧,让羌绣焕发了新的生机。

“要让羌绣走出大山、迈向全国、走向世界!”陈云珍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我们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我们要创作更多的优秀羌绣作品,绣出新时代的‘民族史诗’!”(蒋春玲)

(责编:陈悦、刘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