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前夕,记者走访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温江国家气候观象台,揭秘如何利用探空气球“把脉”天气。
傍晚时分,多云间晴,成都市温江区气象局高空气象观测工程师陈建完成探空仪专用电池浸泡,探空仪压、温、湿传感器精度校准,雷达工作频率检查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之后,他换装进入氢气操作间,为探空气球充灌氢气。这个直径约1.5米的“大气球”将携带无线电探空仪,以自由升空的方式,获取地面到3万米高空的温度、气压、湿度和风等气象数据。在升至离地3万米左右后,探空气球将自行爆裂,结束自己的探测使命。每天1时15分、7时15分和19时15分,观象台工作人员一天三次放飞探空气球,获取相关气象数据。
作为全国24个国家气候观象台之一,温江国家气候观象台承担着高空气象观测、地面气象、农业气象、辐射、雷电等观测工作,所获气象资料参与国内、国际交换,为我国气候模式开发和气候变化机理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从而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科学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