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今年逾60万农牧民通过转移就业开启新生活【4】

【查看原图】
在西藏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木松民族手工艺有限责任公司,波罗乡村民白玛加村在制作木刻(5月1日摄)。白玛加村2017年开始学习波罗木刻,如今已经出师,成为一个熟练的木刻艺人,一个月能制作6块木刻作品,每个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西藏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木松民族手工艺有限责任公司,波罗乡村民白玛加村在制作木刻(5月1日摄)。白玛加村2017年开始学习波罗木刻,如今已经出师,成为一个熟练的木刻艺人,一个月能制作6块木刻作品,每个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来源:新华社  2020年12月15日10:05

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14日对新华社记者介绍,今年截至目前,西藏农牧民转移就业60.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5.4亿元。

数据显示,西藏农牧民占全区总人口的68.5%,近240万农牧民分散居住在5400多个村居。近年来,西藏不少青壮年农牧民放下犁耙牧鞭,走进城镇,变身产业工人和服务人员。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西藏将就业扶贫当作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为了让西藏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实现更充分就业,获得更高收入,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西藏自治区按照群众意愿实施农牧民技能培训和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卓拉是日喀则市拉孜县白列村人,两年前从偏僻的小山沟搬迁到县城边的新村生活,和女儿两个人住上了50多平方米的新房。经过技能培训,46岁的她在县城的产业园区找到了一份编制氆氇(一种藏族毛织品)的工作,一年有5000多元的收入。“农忙时回村种青稞,闲时还能在家编氆氇,再加上政府的帮扶,现在家里一年收入超过1.6万元。”她说,“生活比过去更快乐充实。”

推进“订单定向式”培训和“以工代训”,西藏结合企业需求和群众培训意愿年培训农牧民近10万人。

阿里地区改则县查布乡查布村45岁牧民多琼曾常年靠养牛羊维持全家6口人的吃喝花销。2016年,改则县成立牧民经济合作社,多琼把2万多亩草场和120只牛羊交给合作社统一经营,把家搬迁到县城的扶贫搬迁点。

“年终有5000多元分红,再也不用受那风吹日晒的苦了。”多琼参加了改则县统一组织的就业培训,受聘到县里的家政服务中心上班,每月还能挣2500元。

为促进群众充分就业,西藏还通过劳务输出组织扩大就业,通过项目建设吸纳就业,对高海拔生态搬迁、乡村振兴等小型基础设施工程,按以工代赈模式交由农牧民施工企业负责实施。今年前9个月,西藏各级政府投资项目开复工5949个,吸纳农牧民就业20.74万人。(新华社记者 陈尚才、白少波)

(责编:陈悦、刘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