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脚下,小康村串成“珍珠链”

【查看原图】
这是9月4日拍摄的河北省迁安市长城脚下的徐流口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这是9月4日拍摄的河北省迁安市长城脚下的徐流口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来源:新华社  2020年09月04日16:40

长城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巅蜿蜒。长城脚下的河北许多村庄,曾经偏居一隅,山多地少,深陷贫困。如今,一个个小康村沿着长城串成“珍珠链”。

这里奋斗的百姓,珍视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发展旅游、农家院、特色种植,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守护长城、挖掘长城文化,知名度一天天提升;传承长城精神,变不可能为可能,山乡面貌整体改观,呈现出巨幅乐业图景。

背靠长城:吃“资源饭”

地处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的董家口村紧邻长城,这里保存着的三座古城堡,以长城边墙雕花图案形式多样而著称。

临近中午,烤全羊的香味刺激着游客味蕾。这个只有460多人的小山村每年能卖出烤全羊6万多只,人均年收入上万元。一些村民还开着皮卡提供上门服务,将烤全羊卖到唐山、锦州、葫芦岛等地。

村里第一批开农家乐的“80后”孙丽立说,村里人均1亩多坡旱地,过去靠天吃饭。小时候交学杂费爹娘都犯愁。前些年,进村旅游路打通了,原生态长城吸引游客慕名而来。她当起了导游,有人让帮忙找个干净的农家乐,有心的她记在心上。

“咱这儿的村民不管男女老少,大多有股子不怕苦的劲儿。”孙丽立说,烤羊方法是自己摸索的,烤箱是找铁匠设计打造的。就这样从无到有,村里开办了近30家农家乐。

初秋时节,义院口长城脚下的房庄村溪水潺潺,游客们漂流嬉戏。这个人均年收入2万元的村庄,10多年前却是河滩脏乱、道路坑洼的穷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过去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谋生,剩下老弱病残守着薄田种点玉米,日子过得实在不像样。”秦皇岛市海港区房庄村党支部书记房文平说。

2012年,在外做苗木生意的房文平回村任职,着手发展旅游业,建起山地漂流、采摘园、冬季滑雪等项目,年收入已达1500多万元。村里还成立合作社,利用闲置房屋打造民宿,统一分配和换洗被褥、洗漱用品,对外销售村民的水果、山野菜。从20岁小伙到70岁老人,只要有劳动能力都吃上了“旅游饭”。

在迁安市白羊峪村,天南海北的人们游览古长城,品尝农家饭,体验田园风光。节假日繁忙时,顾客提前预订才能就餐。

白羊峪是明长城重要关口。日军在长城沿线制造“千里无人区”,白羊峪村房屋曾8次被烧。40多年前一场大水灾,村里近半耕地被毁,村民连续10年依赖国家返销粮维持生活。

当年生活苦,今天日子甜。白羊峪村党支部书记龚洁民说,村里修路、治河,经批准修缮文物观音阁,重建明代长城“守备署”,引入专业力量规范管理。如今,全村七成以上的村民吃上旅游饭,过上了小康生活。

珍视历史:吃“文化饭”

长城沿线山坡上,遍地长着桲椤树,树叶宽大柔软、清香无毒。据史料记载,古代守城士兵就地取材发明了桲椤叶饼:高粱米磨成面糊在桲椤叶上,包上馅蒸熟,既方便又美味。当地逢节“逛城楼”、吃桲椤叶饼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这一传统小吃,如今被秦皇岛市海港区浅水营南村杨桂云发扬光大。作为下岗女工,她经历了创业赔本、欠下巨额债务等挫折。小时候常吃的桲椤叶饼,给她带来创业灵感,但在推销时却处处碰壁,一度绝望得想跳海。

“在采桲椤叶时,我想到先辈们修筑长城历经千辛万苦,我这点挫折又算什么?”她不断改进工艺,走高端路线,打造出特色名吃。2019年,杨桂云的企业销售额达2100万元,带动了上百人就业。

长城文化,正成为不少长城沿线村庄发展创业的宝贵资源。秦皇岛市海港区板厂峪村许国华曾是一个“煤老板”,20年前他关掉煤矿,当起了长城保护员,却意外在长城脚下发现了石雷、石炮和沉睡数百年的长城窑址群。

在长城脚下长大、对长城有特殊感情的许国华投资建设板厂峪长城景区,并自费建起一座展馆,收集来自民间的长城防御兵器、火铳、长城文字砖、记事碑等1300多件文物,交由文物部门指导和管理。

板厂峪长城景区带火了村里的农家院生意和土特产销售,不少村民在景区打工,告别了土里刨食的苦日子。

许国华定期巡护长城,还录制讲述长城文化和故事的视频,目前在微信公众号已发布了100多期。儿子许建峰子承父业,梳理多年积累的长城文字、图片资料,也当起了“长城宣传员”。

“过去,老百姓拆长城砖垒猪圈是常事。现在,村民都当起义务保护员。”秦皇岛角山长城脚下的北营子村党支部书记李成锁说。

角山长城,地处平原到山区的过渡地带,古时战争频发。如今,通过发展旅游,挖掘满族文化,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当地正在筹划实施的长城社区参与工程,将让北营子村百姓有更多参与感、获得感。

秦皇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玉国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无数中外人士喜爱长城、向往长城。只有保护好长城,长城才能更好地“反哺”一方百姓。

传承精神:吃“长远饭”

徐流口处在迁安市长城山野绿道东部起点上。这里曾是“有女不嫁徐流口,穷富不说路难走”的穷村。“过去,晴天人骑车,雨天车骑人,光棍汉多达七八十个。”徐流口村党支部书记李春杰说。

如今,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凭借着远近闻名的豆片制作技术、长城旅游资源、温泉罗非鱼养殖,徐流口村已变得村美人富。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基层组织带领村民绿化荒山、长远发展的故事,在长城脚下俯拾皆是。

“娃娃峪,坡连坡,山多地少光棍多。”这是40多年前,秦皇岛市海港区娃娃峪村的真实写照。如今,娃娃峪已改名龙泉庄,村民家家户户住联排别墅,多数家庭拥有小轿车。

面对着几千亩荒山,村党支部书记温守文带领全村走出了一条“绿色振兴”之路。没有水浇地,村干部带领村民修渠造田,一个冬天开挖淤泥10万立方米,新增耕地120亩;没有进山道路,就组织村民修路,一天干10多个小时,渴了喝溪水、饿了啃馒头,几年修路43条;发展产业缺水,硬是在石头地里打了9眼大口井……

看准板栗产业后,温守文等村干部带头承包荒山种植,一时间漫山遍野都是造林植树人。如今,一棵棵板栗树已成为村民的“摇钱树”:全村人均500棵板栗树,仅此一项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

大道岭是九门口长城脚下的小山村,村民不足200人,曾经是远近闻名的“穷村”,没人愿意当村干部。20年前,乡镇干部动员这个村在外做生意的王平忠回村。

回到“一穷二白”的村里,王平忠顺利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他个人掏钱37万元,带领群众治山、治水、治穷。如今,村里靠合作社引领,村民入股,搞特色种植和旅游业,人均年收入3万元,村集体资产达80多万元。

秦皇岛市海港区委书记樊海涛说,近年来,海港区投资7亿多元打造全长175公里的长城旅游公路,串起了沿线40多个村庄,同时对长城脚下的河流进行生态蓄水和综合治理,实现了“一条路带富一方百姓,一座水坝带活一个村庄”。

“长城脚下的广大干部群众,都有一种坚韧不拔、刚勇有为的干劲。”走遍长城沿线村庄的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教授吉羊说,长城精神一直在“生长”,人们正团结奋进、攻坚克难共筑新的长城。(新华社记者王文化、张涛、郭雅茹、齐雷杰、李继伟)

(责编:陈悦、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