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家——一份奋不顾身追求艺术的本能【6】

【查看原图】
6.《一丝不苟》摄于1977年
6.《一丝不苟》摄于1977年

陈克家1934年生于北京,父亲是清末的秀才,籍贯湖北罗田。五岁时母亲去世,父亲一介书生无力照顾幼小的她,就将她先后辗转多次寄养于朋友家中。她小时候曾居住在西单安福胡同,与中南海仅隔着一条长安街,于是中南海里面的大花园成了她和小朋友经常去爬树抓鱼玩耍的好去处,她时常会忘情的回忆着小时候,走在中南海的草地里与花草轻轻诉说对话的情景,从而也陶冶了她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同时京城特有的文化气息也熏陶了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开阔了她的眼界。然而儿时颠沛辗转、犹如孤儿般的生活经历铸就了她孤独内敛而坚强的个性。

1949年,天津解放时,15岁的陈克家坚定不移地参加了革命,随第四野战军步行南下解放全中国,从天津凭着两条腿走到湛江,她赤胆忠心跟着部队,南下途中曾经多次立功。在部队,她参加了文工团,也就是在那里,多才多艺的她拉胡琴、学小提琴、萨克斯风。南下的过程十分艰苦,造就了她关心他人,坚韧不拔的性格。

1953年从部队转业时,陈克家选择了读书,1954年,她进入武昌钢校学习,1957年毕业分配去了上钢三厂,主要从事技术、绘图、设计、车间设备管理等工作。她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她业余时间酷爱摄影。为了摄影,她用仅有的积蓄,购置了一台二手的德国蔡司相机。她到处搜罗自己喜欢的摄影作品。用相机把这些作品都翻拍下来,再自己冲洗印制这些照片,然后把它们粘贴在自己精心制作的相册本上,供自己参考学习。她一向细致耐心,是一位很特别的女性,有一份奋不顾身追求艺术的本能。这一点,无论她在怎样艰难的环境里,从未曾改变。

七十年代初,陈克家无意中在海报栏里面看到一张关于南市区摄影学习班的招生告示,立刻拿着自己平时拍的照片去报名了。老师看她的作品不错,就让她做了当时摄影组的组长,后来她随着摄影小组活动参加上海摄影家协会的比赛,也随着大家去了外省采风创作,得到当时领导的一致赞赏。

随着她摄影名气越来越大,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将她从上钢三厂借用到协会,专门负责办影展、梳理历史等工作。后来冶金部知道了她的情况,就抽调她去拍摄优质产品的广告作品。她当时以上钢三厂为基地,到西北的各个钢厂跑,再把他们的产品拿回来拍摄。摄协经常组织学习班,她都认真参与,还自己再买书回来学习,最后作品集出来之后,著名摄影家殷孟珍很赞赏她的广告摄影。冶金部举办的摄影展览的会议上,邓力群同志指名接见。

陈克家在摄协学习班听了金石声的讲座后,创作了《曙光照进农家》这幅作品,她将作品寄给了金老,请金老指点,金老在信中指出该作品具有梦太奇的手法,并大加赞赏。但在信的结尾处,却让陈克家以后不要再将作品寄给他,因为他很忙。自然陈克家以后不敢再加造次。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在文艺会堂举办摄影学习班结业典礼的时候,陈克家代表学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感谢了金老的帮助和认可,又开玩笑的说“你们不要给金老写信,他太忙了!”,随后又恰好是金老给她颁奖,就此一来一去,二人产生了深厚的友谊。金老还曾请陈克家到家中做客,金老夫人还特意做了家乡拿手的梅干菜红烧肉圆款待陈克家,让陈克家感动不已。

上海新闻摄影协会副主席、《文汇报》摄影美术部原主任徐裕根认为陈克家是一位很有贡献的女摄影家。他有一次和陈克家提到:陆家嘴要拆迁了,以后不可能有了,要去拍一下。她就开始关注上海老房子的摄影题材。上海历史博物馆当时关注到她这个题材的作品,想进行收藏,后来陈克家捐了267幅作品,博物馆颁发了收藏证书。

陈克家为人低调,但做事非常认真,而且对专业充满了热情,内心世界也很丰富,在武昌钢校,上钢三厂的技术部门等单位都得到大家的好评,收获了满满的友情。1989年,上海市女工程师摄影家联谊会邀请了香港的几个著名的女企业家等到上海,其中包括著名的背囊睡袋游世界的旅行家、摄影家李乐诗,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陈克家全程陪同摄影,拍了很多很好的照片。两人就此结识,因为志趣一致,非常投缘,李乐诗发邀请函请她去香港,在她家住了一个月,一起拍摄。香港回归之前,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了《你我看香港》的摄影展览,非常有意义,侨联等相关部门都非常重视,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陈克家曾经有一次出版画册的机会。1999年,北京外文出版社的编辑兰佩瑾同志惊喜的发现了陈克家拍摄的上海老房子照片,于是来信希望与陈克家合作,来信中说道“认真看了你的作品,更增加了与你合作的信心,你从时间、空间方面记录了上海弄堂面貌的多样性和人情味,看得出你付出的真情和辛劳,一般的作者是不会如此毫无功利目的去甘心情愿吃这一份苦的”,并要求与她合作,可用中、英、法、德四国语言为她出版上海老房子的图册,并说明了报酬的丰厚。可是陈克家仅因为合同中有一条:凡是图册用过的图片,陈克家十年中不能再使用,于是被陈克家坚决的拒绝了。好朋友们看到她有这样的好机会,对她再三的劝说也无济于事。她就是这样一位为追求自己的事业,宁可无偿捐献给历史博物馆而决不为利所动的人。

2011年出版的《上海——渐行渐远的市井记忆》画册得到了多方支持。在原宝钢集团计划财务部专务副部长邹孟云的引荐下,上海文化出版社的编辑看了她的作品之后,有出版意向,但费用要自理。在原全国妇联第五届副主席,上海市女工程师协会创始人谭茀芸及邹孟芸、市妇联蒋金仙、好友夏宪初等大力支持和赞助下,最终本人承担了65%的费用。由于多年来为了摄影事业耗尽了陈克家的体力,此时她已心力憔悴体力不支,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于是陈克家的挚友蔡恩沛尽心尽力为她整理编辑了资料、撰写文字、沟通各方。最后花费了将近六万元完成了画册的编辑。这本画册是陈克家一生的心血,在各方支持下最终得以出版,对她意义非凡。

2005年,陈克家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放下了心爱的摄影事业……

(本文来源于顾晨琳策划申报、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资助、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携手铸梦”扶持的摄影项目——“中国女性摄影起源一隅”,图文资料由陈克家友人蔡恩沛提供)

(责编:陈悦、单芳)

相关图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