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喜欢、热爱。”2020年3月18日的下午,朱闵坐在版画展馆内说。这是朱闵用三个关键词来描述自己走在话剧这条路上30多年来的感受。
好奇,是因为家庭氛围的影响,从小就对戏剧抱有浓厚的兴趣,不仅喜欢看戏剧,更是自己学着表演,从而喜欢、热爱上了话剧,让话剧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
坚守话剧舞台30载 享受孤独与热闹
1989年,朱闵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从此走上了演艺之路,演过很多角色,但每一个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也有诸多备受好评的经典作品,如《秋白之恋》《桐籽花开》《一国两制》等,获得过第1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艺术表演奖、全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第九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表演金奖等奖项,还踏足演艺圈,陆续出演了《少年包青天》、《爱在生死边缘》、《沂蒙情》等影视剧作,在银幕上塑造了众多人物。
话剧《跟我前妻谈恋爱》饰演张琪
《春秋魂》饰演诚实
话剧《终极面试》饰演胡珂
谈到为何能塑造出这么多经典形象以及如何在话剧与影视剧中来回切换角色,朱闵透露了他的创作“秘诀”,直言无论是影视剧表演和话剧表演虽不是一脉相通的,但共同的关键点在于你如何去分析人物以及把握台词。影视表演是在镜头前,是由一个个镜头衔接而成,同一个表演可以拍个无数遍,而且有后期制作,比如语言不好,后期配音,它的表演幅度可能要比话剧小一点。话剧不能想停就停,演错了不能重来。语言是你的第一表演元素,还有表演、声音、台词、形体和肢体语言,这方面更加考演员。
朱闵坦言:“我的艺术创作习惯就是特别愿意去分析人物,去琢磨人物的喜乐哀乐。多思考角色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做?作为表演者,我在结合自己认识这个角色的基础上,给导演提供多个层面的表演方案。”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生活才是话剧艺术的底蕴与源头。
对于如何能将艺术上的思想性有效的传递给观众。朱闵会在创作阶段和导演进行详细的交流。在导演的指引下,通过自己的表演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传递给观众,让观众能在精神层面获得极大限度的满足感。
做为一个文艺工作者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对艺术抱以敬畏之心。
事实上,朱闵身上的名头很多,他简单、低调、不张扬,不赚流量,除了有新戏上映,几乎看不到他的新闻。名利二字,似乎与他无关。他身上那份随意洒脱,是旁人学也学不来的。他说自己的的状态是能包容,什么样的文化都能包容。兴许,这也是朱闵经历过话剧的辉煌和低迷,有过彷徨、困惑后,仍然能回归到话剧,一直坚守至今的原因。
然而,朱闵也曾有过“心态”不好的时候,他说:“曾经演影视剧多了,“心态”不好,有一段时间找不回自我。”于是,朱闵放慢了步伐,将重心放回了话剧。
话剧《押解》饰演陈亮
现如今,朱闵看得很开,说人的一生遇到的很多事情,或多或少会干扰你人生的一些抉择,直言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后,94年来到广州话剧团至今,在艺术道路上干扰很少。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乐观心态,让当年来到广州话剧团的朱闵,在需要独自去面对陌生的生活习惯与环境时,反而在话剧的道路上走得比他人更远,看得更清。
泰戈尔曾经写道:“在鸟冀上系以黄金,鸟便再也飞不起来了”。朱闵是愿意默默雕琢的人,不管外界多喧闹,他始终有着自己的价值标准,让自己沉下心来磨砺。他回忆起96年主演的广州本土首个小剧场话剧《倾诉》时,说:“那时候小剧场话剧刚刚兴起,当时团里没人愿意演,不愿意的原因不是说这个戏不好,是因为当时广州的话剧没有市场,别的演员怕演话剧耽误出去唱歌挣钱。”朱闵没有考虑过是否耽误自己出去挣钱,出于对表演艺术的热爱,他问得是自己为什么不能去喝“头啖汤”?于是,只有朱闵积极地去报名,这让当时领导和导演惊讶不已。让朱闵意外的是演出效果不错,当时连演了七场。
话剧《倾诉》饰演李强
提到影响最深的作品,朱闵谈及最多的是《南越王》。十年前《南越王》上演时,30多岁的朱闵需要克服年龄差距,饰演年届花甲的“三示公公”,当年也是凭借这一角色,助他拿下了第十八届话剧白玉兰奖。评委会评语中写道“朱闵在话剧《南越王》中准确地把握舞台节奏,在不多的戏份中把戏做足,因此这样一个小角色在演出中依然会给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这份荣耀都源于朱闵对话剧的坚守和热爱,要知道《南越王》作为广州话剧艺术中心的经典代表作,从2006年创作至今走过了14个年头,剧中的角色已经换了好几批人,唯独饰演“三示公公”的朱闵一直在坚守。
话剧《南越王》饰演三示公公
为一座城 点亮一盏灯
朱闵是一个不“满足”的人,他不满足于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作为一个话剧表演艺术家,他一直都清楚话剧艺术的尊严和所承载着的社会责任,深知艺术是人类精神的栖居地。
“广州话剧团的艺术追求是往戏剧美学走,通过戏剧给城市点亮一盏灯,第一大灯是肩负起社会宣传功能,还有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的艺术探讨,输出一种美给社会。”朱闵说。
尽管如此,朱闵也回避不了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在严肃文学却愈来愈不景气,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热衷网络、影视等新娱乐方式,远离话剧的今天,话剧难免会变得越来越小众,朱闵却并不担忧话剧会消失。
“我对大俗文化,快餐文化很包容,对多元化文化不抵触,文化越融合越好,因为融合完自然会淘汰一些坏的。”朱闵说,他更深知广州的话剧要观众,要市场,更要文化。
这样的文化艺术理念也体现在朱闵主演的、一部根据动漫改编的话剧《乌龙院之长白山传奇》,以及在汤显祖词作风格的基础上大胆改编,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与现代话剧创意结合的《邯郸记》里饰演高力士。《邯郸记》在中国国家大剧院演出后,受邀赴匈牙利、俄罗斯、英国演出,为国际观众带来最原汁原味的中国艺术。
话剧《乌龙院之长白山传奇》饰演林公公
话剧《邯郸记》饰演高力士
“话剧会永远存在,但它是小众的,很难成为流行文化的主流,它有它特定的受众群,因为每个人对文化的需求不一样,如果你觉得通过话剧能品味到人生,品味到文学,你自然会靠过来。”朱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