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为了美丽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污染防治纪实【3】

这是2018年10月27日无人机拍摄的太湖风光。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这是2018年10月27日无人机拍摄的太湖风光。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来源:新华社  2019年02月28日18:16

这是上下同心、负重前行的攻坚战:每一地都是战场,每个人都是战士,每一份努力都是为了更加美丽的中国

“当时特别委屈。一分钱没装到自己口袋里,怎么说抓就抓了呢?”

2017年,甘肃张掖市巨龙铁合金有限公司负责人闻斌,因为企业违法排污“进去了”。

刑事拘留了一个多月,闻斌出来后一度不愿见人。

痛,而后醒。企业开始一笔笔偿还欠下的“环保账”:投入1380多万元改造环保设施,新建扬尘控制和除尘净化设备,安装烟气排放在线监控系统……

厂区门口,竖起了两块大牌子:一块,介绍当初的污染和被罚情况,自曝家丑;另一块,是整改前后的对比。

痛定思痛的还有临汾人。这一年,1200多人的誓师大会上,人们发誓要“革煤的命”——

治!工业企业投资上环保设施、进行深度治理;

关!环保达标无望的企业关停;

拆!5000多台燃煤小锅炉结束了历史使命;

改!10多万户家庭烧散煤的土锅炉改气、改电。

关停禁烧可以立竿见影,经济转型却需苦练内功。

外地投资者一听说这里污染动不动爆表,随时可能面临限产停工,往往会摇摇头放弃了想法。

再难,咬着牙也得干!

2018年1月,临汾市长刘予强让人把被约谈内容做成视频,在全市干部大会上播放。自揭伤疤、再戳痛点,就是为了“知耻而后勇”。

读懂临汾的重生之难,才能读懂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艰。

“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方面采取超常举措,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考察,指明保护环境之道。

“必须脱胎换骨,此外无路可走!”这句话,已如刀如锲,刻在临汾人心里。

清除大气中的雾霾,先要清除头脑里的“雾霾”,这是比经济转型更难的攻坚——

近40公顷沿海滩涂给了企业开发房地产,违法围填海项目被叫停,煮熟的鸭子眼看就要飞了。辽宁绥中县政府情急之下出“昏招”:编造假公文应对上级检查。

破除“唯GDP是真爱”的政绩观,“发展经济和治理污染是跷跷板两头”的发展观,环保“一刀切”的懒政、怠政、庸政,必须来一场思想上的自我革命!

2015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情况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2017年,第一份由绿色发展指数衡量出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出炉,北京、福建、浙江、上海、重庆位列前5名。

2018年,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面推开,任期内所在区域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资产是多还是少了、好还是坏了,离任时都要算清“责任账”。

“不简单以GDP论英雄”的要求,一步步成为硬约束、真激励。

有一种“断腕”,是必须舍弃唾手可得的利益“蛋糕”。

2016年,宁夏开始全力整治贺兰山,最让人头疼的是要关掉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的86家采矿企业。

利益有多大,反扑就有多强。有干部抓治污被诬告,有公安局长被跟踪,有盗采者把头抵在执法车前威胁……

可是,不改不动,贺兰山不答应!

你看那山,表皮被露天采煤层层扒开、到处开膛破肚。山下的石嘴山市,常年笼罩在烟尘中,像硝烟弥漫、惊心动魄的战场。

公检法机关接连起诉几个“硬骨头”,形成整治的排山倒海之势。国有大矿含泪炸掉了矿井,小规模盗采盗挖一个个被抓。

贺兰山里还有上亿吨煤,够躺着吃几十年的。宁夏人咬咬牙说:“不挖了!”

封堵矿洞、回填矿坑、拆除建筑、植树种草……两年后的夏天,人们播下的草籽已经长出两寸来高的小草,脆嫩的绿意宣示着新生。

有一种“断腕”,需要丢掉眼前的饭碗,舍弃习惯的岗位。

2017年4月26日,河北霸州新利钢铁有限公司,人们聚集在一起,静静等待着。

春风和煦,太阳明晃晃地照着。公司炼钢高炉停炉熄火那一刻,6800多名员工心痛不已。

“钢铁市场形势正旺,日进斗金啊!”副总经理侯振国哽咽了。

可是,只有放弃眼前的,才有未来更长远的生计。

当地政府通过企业分流、推荐就业、政府购买公益岗位、支持自主择业创业等方式尽力安置职工。阵痛中,没有一个人上访告状。

2016、 2017两年间,全国化解了1.2亿吨钢铁过剩产能,“地条钢”被全部取缔。能源结构在改善、过剩产能在化解、落后产能被淘汰……以高质量发展为新的追求,中国经济正在发生蝶变。

有一种“断腕”,是要离开熟悉的家园,重新定义人与自然的距离。

2018年6月的一天,古渡缘客栈房主李龙担心的消息被证实——房子的一部分在洱海保护线内,必须拆除。

洱海是云南大理人的水源。1996年,洱海蓝藻大爆发。此后十多年,这里餐饮客栈“井喷”,建筑“围湖”,洱海深陷环境危机。

2016年,大理人开始抢救性保护母亲湖。

以洱海为中心,当地划出蓝、绿、红三个生态保护圈,分别代表湖区、湖滨带和保护区核心区。圈内,1800多户人家要搬离。

面对拆迁通知,李龙沉默半晌,说:“小病不治会成大病,拆!”

尘埃落定后,这里将重归洱海。

攻坚的战场上,有汗,有泪,也有血。

2017年6月9日上午,四川资阳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刘应举胸闷不适,机关医务室的医生要求他马上去医院。

“能不能让我把事忙完,下午再去?”他请求医生先打一针。然而,由于大面积突发心肌梗死,刘应举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这一天。

2018年12月1日傍晚,浙江温岭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副大队长陈奔在调查环境违法案件时,被犯罪嫌疑人驾驶车辆冲撞拖行2公里多,不幸牺牲。再过6天,就是他30岁的生日。

倒在攻坚战场上的还有:

张敏,山东济南市长清区环境执法二中队队长,50岁;

吴建华,广东惠州市惠城区环保分局局长,56岁;

岳平,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52岁;

史新宇,湖北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44岁;

……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2019年新年第一天,汾渭平原多个城市又陷“霾”伏。此后,西安、咸阳、渭南、临汾等地重污染天气持续长达一周,7个城市再次拉响“红警”。

从1月10日开始,汾渭平原再遇重霾。这一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也加入进来。包括北京在内,多个城市空气质量爆表。

不是一场冲锋就能把红旗插到山顶——不少城市空气质量仍未达标,一些地方饮水安全仍有风险,土壤污染治理仍需破题。稍有松懈,攻坚的成果就有可能得而复失。

战斗正未有穷期——这是强起来的中国必须跨越的关口,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只有秉持新发展理念,我们才能蹚出生态与发展互促共进的新路。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60多年前,一曲《我的祖国》唱出这片土地的深沉辽阔之美。

今天,亿万中国人正以上下同心的执着和坚定,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丽中国的明天前行。(记者陈二厚、董峻、高敬、王立彬、熊争艳、张辛欣、刘诗平、杨静、魏飚)(完)

(责编:陈悦、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