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茅山会船 钱丽作品

【查看原图】
1.第一步,会船前夜聚餐
1.第一步,会船前夜聚餐

中国是世界上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传统不曾中断的多民族统一国家。遗存至今的大量文化古迹,形象地记载着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进程,它们不但是认识历史的证据,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茅山清明节撑会船竞赛的习俗,由来已久,起源于南宋期间,茅山地区人民协助山东义民在茅山缩头湖大败金兵的一段真实历史。撑会船的寓意是茅山等地老百姓,为在反金战争中死亡的山东阵亡之义民的无主坟进行祭扫,以寄哀思。

“专练会船架竹篙,一声锣响滚银涛。各争胜负分前后,不亚金焦训水操。”这是清人观咏茅山会船诗,传神地描绘出划会船的盛况。

清明节茅山会船始于南宋,现在已经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泰州市唯一一个有两个项目同时入选国家级非遗的乡镇。清明节茅山会船以茅山为中心,涉及周边10多个乡镇、200多个村庄。每年清明前10天,各村庄自发地以族亲或村组组成会船,每船壮丁二三十人不等。清明节可以一睹这盛大的非遗文化活动,实属幸运!

每次到兴化茅山看会船,总有不寻常的心情被遥遥牵引。下面介绍下这个传统意识的步骤:

第一步,清明前一晚聚餐

清明前一晚照例要聚餐。每个村的村民自带伙食费,集中聚餐,少的四五桌,多的十多桌。鸡鸭鱼肉热腾腾,举杯同饮乐开怀。不论亲疏远近,大家图的就是个热闹。从香会到会船,热闹在他们生活里悄然相续,穿缀起一年年的期盼,好沉甸。谁也不敢说热闹就是深刻,谁也不好说热闹里没有深刻。这一年之际的兴奋劲,就从清明节的这顿饭开始。

第二步,清明节会船前准备

清明节天不亮,他们便整装待发。出发的会船,六只眼在前,六只眼是指猪头、鸡、鲤鱼等累计有六只眼之物,寓示着眼观六路,吉祥如意。

第三步,清明节祭清明节天不亮,他们便整装待发,出发前的祭祀。

清明节当日茅山等地老百姓,为在反金战争中死亡的山东阵亡之义民的无主坟进行祭扫,以寄哀思。当年南宋首都从河南商丘迁至江苏扬州。金军一直南下,遭到当地义军的顽强抵抗,于是泰州茅山留下了一些无主坟。清明节会船之前船员们都会去祭拜下无主坟,然后开始会船活动。

第四步,清明节会船

清明敬香拜佛、祭奠亡灵的内容日趋淡化,但早起图吉利的虔诚之心却在他们生活里默默生了根。虔诚延续了他们的图热闹,虔诚让他们把握住了自身的审美。他们出发了。用自己的方式美丽着他们的向往,他们最舒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体现着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是一笔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这个题材我从2013年开始学习摄影便跟踪拍摄,每年只有清明节这天才有,跟拍了3年,感觉还是有拍不完的东西,我会每年都继续跟踪下去,把这个真正的民俗活动好好的做个记录保存起来。

分享到:
(责编:陈悦、单芳)

相关图集

查看更多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