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步沙:三代人的治沙情

【查看原圖】
2021年拍攝的八步沙林場職工壓沙作業現場。新華社發(八步沙林場供圖)
2021年拍攝的八步沙林場職工壓沙作業現場。新華社發(八步沙林場供圖)
來源:新華社  2023年05月08日08:44

5月6日,郭萬剛站在八步沙林場,看著一叢叢綠油油的梭梭、檸條、花棒、紅柳等沙生植物,臉上浮現出欣慰的笑容。這是八步沙三代治沙人40余年戰風沙、斗荒漠,在騰格裡沙漠南緣筑起的一道綠色長城。

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位於河西走廊東端、騰格裡沙漠南緣,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這裡風沙肆虐,給周邊10多個村庄、2萬多畝農田和3萬多群眾的生產生活以及公路、鐵路造成極大危害。

1981年,古浪縣土門鎮的6位老人以聯戶承包的方式,挺進八步沙,組建了集體林場。這6位老人被當地人親切地叫作“六老漢”。承包治理初期,條件有限,“六老漢”採用“人背驢馱”等方式,將苗木、水和麥草運往沙漠。因為治沙點離家遠,他們吃炒面、喝冷水、睡地窩鋪。1983年,郭朝明老漢的兒子郭萬剛成為最早的第二代治沙人。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八步沙還沒有治理完,“六老漢”的家人舍不得放棄這片林子,於是他們約定不管有多難,6家人的后代裡必須有一個人接力治沙。如今,第三代治沙人郭璽接過祖輩、父輩們手中的鍬鎬。作為年輕人,郭璽這一代治沙人更有文化,更懂技術,用科學治沙、工程治沙、網絡治沙的方法,讓治沙的效果越來越好。

治沙種樹效率上去了,郭璽可以騰出手來干更多的事。在短視頻平台上,郭璽注冊了八步沙林場的賬號,每天回家他會把隨手拍的工作場景和林場的變化整理發布在網上。工作不忙時,他晚上還會在網上為八步沙林場的散養土雞等產品做推介。

如今的八步沙,綠洲初顯。“六老漢”和他們的后人們憑借“讓荒漠變綠洲”的信念,讓荒漠改變了面貌。

分享到:
(責編:陳悅、常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