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圖片頻道

鄭州考古為中國—東亞現代人區域連續演化提供重要証據

2021年12月06日13:55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這是趙庄遺址古菱齒象頭骨下部的石堆(資料照片)。新華社發(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這是趙庄遺址古菱齒象頭骨下部的石堆(資料照片)。新華社發(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記者從第十屆亞洲舊石器考古學年會獲悉,鄭州地區多項舊石器時代考古發現成果,強化了中國—東亞古人類連續演化、現代人主要傳承自本土古人群的論述。

“中國—東亞存在有別於西方並且連續發展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體系,表明東亞的主體人群沒有中斷或被整體替代過。”亞洲舊石器考古聯合會榮譽主席、中國考古學會舊石器考古專業委員會主任高星做大會主題報告時指出。

位於嵩山東麓的鄭州地區,是中華文明起源與發展的重要舞台,也是中國及東亞地區早期人類演化及舊石器文化發展的關鍵地區。

“鄭州地區四通八達的便捷交通位置、處於過渡地帶的自然地理和生態環境,為早期人類的生存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北京大學教授、鄭州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會長李伯謙說。

自2001年以來,考古人員先后發掘了織機洞、李家溝、趙庄、老奶奶廟等多個舊石器時代關鍵遺址。

經過近20年的工作,鄭州及中原地區晚更新世古人類文化發展序列得以確立。

“從距今4萬多年到3萬年前后石片石器的流行,到距今2萬多年石葉及簡單細石葉技術的出現與發展,再到距今萬年前后細石器工業成為主導,鄭州地區發現的這些材料,已經展現出很清楚的舊石器中、晚期文化發展序列。”亞洲舊石器考古聯合會現任主席、北京大學教授王幼平說。

另一方面,中原地區現代人出現的考古學証據得到揭示。

老奶奶廟等遺址布局結構有意的安排,趙庄遺址遠距離搬運紫紅色石英砂岩、專門壘砌成石堆基座、再擺放巨大象頭等特殊遺跡現象,都是現代人行為出現的重要証據。

此外,李家溝遺址的發現,填補了中原地區舊、新石器時代過渡階段的空白。

“該成果為探討從狩獵採集社會向定居與農業社會轉變這一歷史進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証據。”王幼平說。

亞洲舊石器考古學年會是亞洲地區重要的舊石器考古國際學術交流活動,由中、日、韓、俄四國輪流主辦。本屆年會12月4日至5日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行,100多名來自國內外的舊石器時代考古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與討論,增進學術交流與合作。(新華社記者桂娟、袁月明)

(責編:單芳、楊光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