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搶”來了——南方夏糧收割見聞【3】

【查看原圖】
這是7月14日在湖南省湘鄉市育塅鄉南水村拍攝的早稻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這是7月14日在湖南省湘鄉市育塅鄉南水村拍攝的早稻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來源:新華社  2021年07月17日10:00

進入7月中旬,52歲的李立平就忙起來了,他那800多畝的早稻田,已是金黃一片,夏天燥熱的風從田間送來陣陣稻香。作為湖南省湘鄉市育塅鄉南水村的種糧大戶,今年他迎來早稻豐收。

在我國南方部分地區,水稻一般種植兩季,進入7月就開始了搶收早稻、搶種晚稻的“雙搶”農忙時節。記者在產糧大縣湘鄉市的田間地頭走訪,隨處可見稻浪起伏,白鷺紛飛。

連續十多天的晴熱天氣,讓今年的“雙搶”別有一番滋味。“顆粒飽滿,稻葉變黃,谷子才算成熟了。”經過多天的早起觀察,李立平決定,就選在15號,800多畝早稻開鐮收割!

這是記者在南水村“雙搶”現場看到的畫面:寬闊平整的田野上,收割機、旋耕機、拋秧機在不同的地塊同時作業,機器轟鳴的田間呈現出金黃、泥褐、淺綠三色,農用運輸車忙碌地穿梭在鄉間公路上。

“這就是機械化帶來的便利,早稻收完,趕緊耕地,種下晚稻,整個過程緊湊連貫,不用擔心誤了農時,相比多年前的人工割稻,效率得到很大提高。”李立平說。

“辛苦、忙碌、起早摸黑”是李立平對年少時“雙搶”的記憶——一人一把老式鐮刀,木把手,一人一天最多割一畝地,全家老小要齊上陣。

“如今收割機都更新升級了好幾代,操作性能也越來越好。”在南水村早稻田裡,收割機駕駛員文雨林說:“我現在操作的這一台,駕駛室三面都是玻璃窗,視野寬闊,有空調,還可以實現底盤升降以適應不同地形。”

糧食作物種植機械化催生了專門的收割隊伍,作為湘鄉市本地人,35歲的文雨林有著10余年走南闖北的“收割”經歷。“4月北上去河南、山東割小麥,6月底走廣東、回湖南收早稻,10月再去黑龍江收水稻,一年下來能掙20萬元左右。”他說。

記者發現,“大件”農機的推廣讓部分傳統“小件”農具逐漸淡出市場,用牛耕地的犁已不見蹤影,木把手老式鐮刀也變了個樣。(新華社記者柳王敏、程濟安)

(責編:單芳、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