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麥田千層浪,又到夏糧好“豐景” 

【查看原圖】
在湖北襄陽棗陽市吳店鎮肖灣村,收割機把麥子裝車(5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楊東 攝)
在湖北襄陽棗陽市吳店鎮肖灣村,收割機把麥子裝車(5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楊東 攝)
來源:新華社  2021年05月30日12:10

“開鐮咯!開鐮咯!”機聲隆隆,“三夏”正忙。湖北省襄陽市棗陽市吳店鎮肖灣村的麥田裡,一台台收割機穿梭於麥浪間,金黃色的麥穗順著傳送帶進入脫粒箱,機身后一簇簇麥稈被粉碎還田。

襄陽是湖北重要的夏糧產區,夏糧種植面積佔湖北全省的三分之一左右。今年襄陽小麥種植面積為541萬畝,其中棗陽種植面積達149萬畝。小滿過后,這裡的小麥進入收割期。

“一台收割機十幾分鐘就能收完一畝地,省工省時,方便得很!”棗陽市吳店鎮肖灣村十組村民羅明軍指著麥田說,夏收時節,農時緊迫,由於前段時間陰雨連連,今年小麥收割時間比正常年景晚了將近一個星期,還好有這些“大家伙”幫忙,心裡才不慌。

跟糧食打了幾十年交道的羅明軍自詡為“老農民”,幾年前成立農場,流轉土地,成為村裡的種糧大戶。在他的印象中,曾經一到收割季節就頭疼,手工收小麥,一把鐮刀兩條腿,全家齊上陣都要忙上好幾天。后來流轉土地多了,不得不請工,成本增加了不說,還不一定能請得到人。現在有了農機合作社,一個電話就能搞定。

“我今年種了340畝麥子,以前收割請工一天得找20人,一天的工錢開支就得四五千塊錢,收完得要半個月時間,總費用六萬多塊錢。現在請機械,一天上6台機子,兩天就可以收割完,不僅時間省了,費用也省了4萬多塊。”羅明軍說。

隨著農業現代化水平越來越高,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機械化程度也日益提升,這種全程機械化操作的模式給羅明軍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和實實在在的收益。

“小麥適收期也就3至5天,如果收獲不及時,不僅造成產量損失,也會影響下茬作物播種。”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近日表示,今年“三夏”氣象災害風險增大,要用30天左右時間,把3.35億畝小麥收獲到手,再把夏玉米適期播種下去,必須充分發揮農機主力軍作用,搶農時、增效率、奪豐收。

連日來,襄陽農業部門調動本地25100台收割機和外地跨區作業的1300台收割機,利用近期晴好天氣,全力以赴抓好夏收工作。

“我們已投入萬余台聯合收割機奔忙在麥田裡。”棗陽市農技中心主任段仁志說,去年麥播時墒情較好、播期適宜,夏糧豐收在望。今年夏收中,棗陽小麥收割面積達149萬畝,比去年同期增加3.79萬畝,田間測產畝產371.59公斤,同比增加1.73公斤,預計總產可達55.367萬噸,同比增加1.66萬噸。

金黃的麥田裡,一輛輛收割機發出隆隆的轟鳴聲,成為麥場上的“主角”。農民們忙著裝運、晾晒剛剛收獲的新糧,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我自己種了3000多畝小麥,雖然今年雨水比較多,但是小麥產量沒有受到較大影響,總產預計200多萬斤,與去年基本持平。”棗陽順輝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沈輝談起今年夏收,信心滿滿。“合作社還接下了7個村約4萬畝小麥的收割訂單,我們將組織80多台農機進行收割、轉運、打包,給農戶做好服務。”

“按照目前這個進度,我們搶佔晴朗天氣的大好時機,爭取利用5至7天時間,把全市149萬畝小麥全部收割完畢,做到顆粒歸倉。”段仁志說。(新華社記者 侯文坤)

(責編:陳悅、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