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

綠進沙退,讓“風吹草低現牛羊”美景重現

2020年08月04日17:08  來源:人民網

敕勒川草原生態修復前后對比
敕勒川草原生態修復前后對比

敕勒川草原是距離呼和浩特市最近的草原,被譽為青城“后花園”,是歷史上《敕勒歌》描繪的地方。曾經的一段時間裡,敕勒川草原經歷了水土流失、土地荒蕪的歷史。2012年,通過人工干預,依靠尊重自然的理念和生態大數據技術的支持,結合播種、封育、鬆耙、灌溉等技術手段,經過三年的生態治理,這裡恢復起超過2萬畝的天然草原,“風吹草低現牛羊”的美景得以重現。

內蒙古地處祖國北疆,橫跨“三北”,大部地區降水量少,氣候干旱、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嚴重。過去,由於超載放牧、礦產資源開發等多種原因,造成全區草原植被平均高度、草原牧草產草量持續下降等問題,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自治區緊緊圍繞把內蒙古建設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的戰略定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大力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切實加強林草資源保護修復,持續推進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防治。努力實現沙不成害、風不成災、水土不流失、生態功能不降低,為經濟社會發展奠定綠色基礎。

據了解,內蒙古自治區年均完成林業生態建設任務1200多萬畝,居全國第一位,2019年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2.1%﹔年均完成人工種草1500萬畝、居全國前列,2019年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44%﹔每年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900多萬畝﹔建設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試點13個,5年內封禁面積達200萬畝。內蒙古自治區持續推進公路、村屯、廠礦園區、城鎮周邊、黃河兩岸和大青山前坡等重點區域綠化﹔啟動實施大興安嶺及周邊地區已墾林地草原退耕還林還草試點工程。走出了一條“大工程”帶動“大治理”的防治之路,強有力地推進了防沙治沙工作。 內蒙古自治區還堅持不懈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充分調動企業力量參與,推動防沙治沙主體由國家和集體為主向全社會參與、多元化投資轉變。

經過綜合治理,內蒙古自治區區內四大沙漠相對穩定,四大沙地林草蓋度均有提高、沙地向內收縮,部分地區呈現出“荒漠變綠洲”的景象,實現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轉變。(馬昌 王欲然,圖片由蒙草集團提供)

【1】【2】【3】【4】【5】【6】【7】【8】【9】【10】

(責編:馬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