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家——一份奮不顧身追求藝術的本能【22】

【查看原圖】
22.《入神》1990年攝於龍華廟會
22.《入神》1990年攝於龍華廟會

陳克家1934年生於北京,父親是清末的秀才,籍貫湖北羅田。五歲時母親去世,父親一介書生無力照顧幼小的她,就將她先后輾轉多次寄養於朋友家中。她小時候曾居住在西單安福胡同,與中南海僅隔著一條長安街,於是中南海裡面的大花園成了她和小朋友經常去爬樹抓魚玩耍的好去處,她時常會忘情的回憶著小時候,走在中南海的草地裡與花草輕輕訴說對話的情景,從而也陶冶了她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同時京城特有的文化氣息也熏陶了她豐富的內心世界,開闊了她的眼界。然而兒時顛沛輾轉、猶如孤兒般的生活經歷鑄就了她孤獨內斂而堅強的個性。

1949年,天津解放時,15歲的陳克家堅定不移地參加了革命,隨第四野戰軍步行南下解放全中國,從天津憑著兩條腿走到湛江,她赤膽忠心跟著部隊,南下途中曾經多次立功。在部隊,她參加了文工團,也就是在那裡,多才多藝的她拉胡琴、學小提琴、薩克斯風。南下的過程十分艱苦,造就了她關心他人,堅韌不拔的性格。

1953年從部隊轉業時,陳克家選擇了讀書,1954年,她進入武昌鋼校學習,1957年畢業分配去了上鋼三廠,主要從事技術、繪圖、設計、車間設備管理等工作。她對待工作一絲不苟,認真負責。她業余時間酷愛攝影。為了攝影,她用僅有的積蓄,購置了一台二手的德國蔡司相機。她到處搜羅自己喜歡的攝影作品。用相機把這些作品都翻拍下來,再自己沖洗印制這些照片,然后把它們粘貼在自己精心制作的相冊本上,供自己參考學習。她一向細致耐心,是一位很特別的女性,有一份奮不顧身追求藝術的本能。這一點,無論她在怎樣艱難的環境裡,從未曾改變。

七十年代初,陳克家無意中在海報欄裡面看到一張關於南市區攝影學習班的招生告示,立刻拿著自己平時拍的照片去報名了。老師看她的作品不錯,就讓她做了當時攝影組的組長,后來她隨著攝影小組活動參加上海攝影家協會的比賽,也隨著大家去了外省採風創作,得到當時領導的一致贊賞。

隨著她攝影名氣越來越大,上海市攝影家協會將她從上鋼三廠借用到協會,專門負責辦影展、梳理歷史等工作。后來冶金部知道了她的情況,就抽調她去拍攝優質產品的廣告作品。她當時以上鋼三廠為基地,到西北的各個鋼廠跑,再把他們的產品拿回來拍攝。攝協經常組織學習班,她都認真參與,還自己再買書回來學習,最后作品集出來之后,著名攝影家殷孟珍很贊賞她的廣告攝影。冶金部舉辦的攝影展覽的會議上,鄧力群同志指名接見。

陳克家在攝協學習班聽了金石聲的講座后,創作了《曙光照進農家》這幅作品,她將作品寄給了金老,請金老指點,金老在信中指出該作品具有夢太奇的手法,並大加贊賞。但在信的結尾處,卻讓陳克家以后不要再將作品寄給他,因為他很忙。自然陳克家以后不敢再加造次。但事情並未就此結束,在文藝會堂舉辦攝影學習班結業典禮的時候,陳克家代表學員發表了精彩的演講,感謝了金老的幫助和認可,又開玩笑的說“你們不要給金老寫信,他太忙了!”,隨后又恰好是金老給她頒獎,就此一來一去,二人產生了深厚的友誼。金老還曾請陳克家到家中做客,金老夫人還特意做了家鄉拿手的梅干菜紅燒肉圓款待陳克家,讓陳克家感動不已。

上海新聞攝影協會副主席、《文匯報》攝影美術部原主任徐裕根認為陳克家是一位很有貢獻的女攝影家。他有一次和陳克家提到:陸家嘴要拆遷了,以后不可能有了,要去拍一下。她就開始關注上海老房子的攝影題材。上海歷史博物館當時關注到她這個題材的作品,想進行收藏,后來陳克家捐了267幅作品,博物館頒發了收藏証書。

陳克家為人低調,但做事非常認真,而且對專業充滿了熱情,內心世界也很豐富,在武昌鋼校,上鋼三廠的技術部門等單位都得到大家的好評,收獲了滿滿的友情。1989年,上海市女工程師攝影家聯誼會邀請了香港的幾個著名的女企業家等到上海,其中包括著名的背囊睡袋游世界的旅行家、攝影家李樂詩,在一個星期的時間裡,陳克家全程陪同攝影,拍了很多很好的照片。兩人就此結識,因為志趣一致,非常投緣,李樂詩發邀請函請她去香港,在她家住了一個月,一起拍攝。香港回歸之前,在上海美術館舉辦了《你我看香港》的攝影展覽,非常有意義,僑聯等相關部門都非常重視,得到了社會的一致好評。

陳克家曾經有一次出版畫冊的機會。1999年,北京外文出版社的編輯蘭佩瑾同志驚喜的發現了陳克家拍攝的上海老房子照片,於是來信希望與陳克家合作,來信中說道“認真看了你的作品,更增加了與你合作的信心,你從時間、空間方面記錄了上海弄堂面貌的多樣性和人情味,看得出你付出的真情和辛勞,一般的作者是不會如此毫無功利目的去甘心情願吃這一份苦的”,並要求與她合作,可用中、英、法、德四國語言為她出版上海老房子的圖冊,並說明了報酬的豐厚。可是陳克家僅因為合同中有一條:凡是圖冊用過的圖片,陳克家十年中不能再使用,於是被陳克家堅決的拒絕了。好朋友們看到她有這樣的好機會,對她再三的勸說也無濟於事。她就是這樣一位為追求自己的事業,寧可無償捐獻給歷史博物館而決不為利所動的人。

2011年出版的《上海——漸行漸遠的市井記憶》畫冊得到了多方支持。在原寶鋼集團計劃財務部專務副部長鄒孟雲的引薦下,上海文化出版社的編輯看了她的作品之后,有出版意向,但費用要自理。在原全國婦聯第五屆副主席,上海市女工程師協會創始人譚茀芸及鄒孟芸、市婦聯蔣金仙、好友夏憲初等大力支持和贊助下,最終本人承擔了65%的費用。由於多年來為了攝影事業耗盡了陳克家的體力,此時她已心力憔悴體力不支,身體狀況大不如前,於是陳克家的摯友蔡恩沛盡心盡力為她整理編輯了資料、撰寫文字、溝通各方。最后花費了將近六萬元完成了畫冊的編輯。這本畫冊是陳克家一生的心血,在各方支持下最終得以出版,對她意義非凡。

2005年,陳克家因為身體原因,不得不放下了心愛的攝影事業……

(本文來源於顧晨琳策劃申報、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資助、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攜手鑄夢”扶持的攝影項目——“中國女性攝影起源一隅”,圖文資料由陳克家友人蔡恩沛提供)

(責編:陳悅、單芳)

相關圖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