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慢車”故事

【查看原圖】
5月20日,彝族老阿媽克遲支支莫,乘坐5619次列車前往普雄走訪親戚。(李鍇 攝)
5月20日,彝族老阿媽克遲支支莫,乘坐5619次列車前往普雄走訪親戚。(李鍇 攝)

77歲的彝族老阿媽克遲支支莫,乘坐5619次列車從下普雄前往普雄走訪親戚。阿媽很愛笑,也很健談,因為牙齒幾乎掉光,她笑著的時候總是害羞地抿著雙唇。她說:“1968年,25歲從上普雄嫁到了下普雄,走了一天多的山路,才到夫家。兩年后的1970年,小慢車開了,40多分鐘就可以回娘家下普雄。”

2020年是成昆鐵路通車50周年,作為服務民族地區、助推地方經濟、鞏固國防建設的鋼鐵大動脈,成昆鐵路串起了沿線群眾的幸福生活。5619/20次和5633/4次兩對公益性“小慢車”與成昆線同齡,在悠長歲月裡傳承“鑄道精神”,穿行於大涼山腹地,往返於燕崗與普雄、普雄與攀枝花之間,最長運行裡程353公裡,停靠26個車站,自1995年以來票價從未變過,最高25.5元,最低2元。

成都客運段5619次、5633次“小慢車”串聯起彝族老鄉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一張張朴實無華的笑臉,讓小慢車充滿了陽光和溫度。

“小慢車”不僅是彝族老鄉的“省親”車,還是彝族老鄉的“致富”車。他們還通過“小慢車”將自家種植的農作物、飼養的家禽、採摘的土特產帶到縣城裡出售。為了方便日常彝族老鄉運輸家禽、牲口。“小慢車”貼心的將行李車廂增設了牲畜拴挂處,每趟車進行消毒,實現了牲畜與旅客分開,讓車廂環境更衛生、整潔。列車5至11號車廂內部分座椅被拆除,改造為大件行李車廂,並對拆除座椅對應的窗戶加裝防護欄,極大方便了老鄉碼放貨物,也讓老鄉上下車更順暢。

5月,正是大涼山採收蕨菜、青崗藤、蒲公英、黨參等土特產的季節。5633次尼波站開車后各車廂大件行李處都堆滿了農產品。有的時候,這些土特產在“小慢車”上就完成了交易,老鄉們在車廂裡拿出秤杆子,當場稱重交易,省時又省力,在到達終點前就已經把手上的土特產出售一空。

布爾伍莫的隨身物品很簡單,一個皮質挎包、一杆秤。他此次乘車的目的是收購蕨菜。他穿梭在車廂裡,不斷尋找心儀之物,終於在8號車廂的大件行李處找到了幾大包新鮮水嫩的蕨菜,在與貨主溝通后,布爾伍莫拿出秤杆子,一袋一袋的稱了起來,這一趟車布爾伍莫收購了300多斤蕨菜。

“眼下是收購黨參補貼家用的好時機,過了這段時間就沒有了。”70歲的阿各伍哈說。平時阿各伍哈老人和老伴幫著兒子在城裡帶孩子。到了5月初,他每隔兩三天就坐上5633次列車,從尼波站、樂武站上車的旅客手中收購黨參,再帶到西昌販賣。

今天,阿各伍哈老人從車上收購了200多斤黨參,初算這些貨物能賺將近400元。老人說這是他今年第五次在“小慢車”上收購黨參了,算上今天的成果,已掙了2000多元,老人談到自己的“戰果”朴實的笑了起來。

近年來,列車黨支部圍繞精神文明建設和精准扶貧,積極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不斷優化“彝鄉情”服務內涵,完善便民利民措施。將民俗風情與列車服務舉措結合,設計制作了帶有彝族文化元素的揭示揭挂,列車方向牌和車內引導標識都標注了彝漢雙語。同時,班組服務小分隊堅持到車廂、到座位進行安全服務和文明乘車宣傳,一並提供針線包、膠帶、捆扎繩等便民服務,列車廣播還增加了彝漢雙語播報服務,車內乘務員“彝語”“漢語”雙語言上崗。

26歲的俄木日古就是班組服務小分隊的一員,他在“小慢車”上工作3年,他在11年前就與“小慢車”結下了不解之緣。俄木日古每逢周五、周日都會准時坐這趟“小慢車”往返家與學校之間。

為了供俄木日古上學,父母通過“小慢車”銷售家裡種植的烤煙、土豆、玉米。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俄木日古能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2017年,鐵路部門履行扶貧承諾來到學校招工,俄木日古與另外5名彝族同學脫穎而出,成為“小慢車”的乘務員。得知兒子能夠在“鐵路部門”上班的消息,一家人都高興壞了。俄木日古的媽媽說,“這下俄木日古既找到了穩定的工作,又緩解了家裡的經濟壓力。”

從乘客變為鐵路人,“小慢車”一直溫暖著這位青年的心。兩個月前,俄木日古“升級”成為了父親,每當看到乘車上學回家的孩子們,他就想到自己的過去,更加熱愛自己的崗位,對孩子們的未來滿懷憧憬與祝福。“看到這些孩子能夠安全的乘坐‘小慢車’往返家裡和學校我真的感覺很幸福,想想我的孩子在7年以后也能夠坐上這樣安全平穩的‘小慢車’我感覺現在我的工作責任重大”,俄木日古驕傲的說。

“小慢車”是綠皮車,燒好燃煤茶爐是工作人員的基本功。

凌晨5點,離5633次發車還有2個多小時,52歲的供水員王青海已從宿營車起床,來到茶爐間開始生火燒水。水燒好后,他再將送水桶裝滿開水,推至車廂的5個保溫桶進行灌裝。完成以上步驟,至少需要3個小時。供熱水的工作他一干就堅持了7年,平均每天走2萬步,最大的體會一個是字“熱”,特別是夏天茶爐周圍的溫度最高能達40多攝氏度。為的就是讓彝族老鄉喝上一杯熱水。“小慢車”上,還有7名像他一樣的供水員堅守著這個“最熱的崗位”。

近日,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大涼山沿線學校陸續開學,“小慢車”變得更加熱鬧。

因為票價便宜,每逢周五、周日,“小慢車”途徑沿線的孩子們都會選擇乘坐這趟“校車”回家、上學。車廂裡隨處可見埋頭學習的孩子,他們不願意浪費這寶貴的“慢”時光。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曲木史古莫正在座位上背誦《木蘭辭》,課本上寫滿了譯文,對部分文字還標注了拼音。她說,非常佩服花木蘭替父從軍的孝心和勇氣,她要努力學習,長大后好好孝敬父母,還要為家鄉發展作貢獻。

23歲的羅洪五加,在四川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小學教育專業讀大二。5月21日,疫情放假5個月后,她迫不及待地從喜德登上5633次趕回在西昌的學校。談及理想,她想成為一名教師,為家鄉的孩子服務。

“長大后我想當一名舞蹈老師。”阿合小花說。當天,8歲的阿合小花和6歲的阿合金學,在媽媽蘇克的莫的帶領下從西昌乘坐5633次前往德昌,准備學前班報名。

50年來,“小慢車”上一張張面孔,見証了大涼山沿線經濟社會發展的可喜變化,讓我們以一張張笑臉匯集為民服務的情懷拼圖,凝聚起脫貧攻堅的磅礡力量。(人民網記者 單芳 鮮小舟 李鍇/文 )

分享到:
(責編:單芳、陳悅)

相關圖集

查看更多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