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女攝影家協會主席、浙江省攝影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徐小鳳
2018年6月1日至4日,中國女攝影家協會與中國電力攝影家協會在上海舉辦了一次攝影大PK活動。雙方分別派出五位攝影家,在48小時之內,自選主題,自由創作。我有幸作為中國女攝影家協會派出的選手之一參加了這個活動。
上海,這座中國最大的城市,被年輕人親切而又戲謔地叫做“魔都”。PK開始時,面對座光怪陸離的“龐然大物”,我也一度比較迷惘,感覺無從下手。轉悠一圈,觀察並思考了一下以后。最后我決定把我的鏡頭對准上海的“弄堂”。
任何一座偉大的城市都是由一個個普通的市民和一所所普通的民居所構成,上海當然也不能例外。如果從高空俯看一座城市就像在用顯微鏡觀察人體的內部結構:縱橫交織的道路猶如一根根血管,把城市分成若干個小區﹔每個小區之內,又有許多建筑與建筑之間形成的小通道,它密密麻麻布滿全城,就像毛細血管,雖然細小卻充滿了生機。對這些小通道,各地都有不同的稱呼,北京人叫它“胡同”,上海人則把它喚作“弄堂”。
弄堂,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曾經與千千萬萬上海市民的生活密不可分。數不清有多少個中國近代史上的名人在弄堂裡腳步匆匆,也數不清有多少悲歡離合的故事在石庫門裡上演。可以說,沒有弄堂,就沒有上海,更沒有上海人。弄堂,構成了近代上海城市最重要的建筑特色﹔構成了千萬普通上海人最常見的生活空間﹔構成了近代上海地方文化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隨著上海城市建設的快速推進,傳統的老弄堂繼續在不斷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嶄新的住宅小區。或許再過幾年,這些原汁原味、帶著煙火氣老弄堂將會消失殆盡,上海人隻能在照片裡去尋找他們的鄉愁。
我徜徉在上海碩果僅存的幾條老弄堂中,感受著最地道的上海煙火氣。弄堂內,是一個熱鬧、嘈雜,充滿各種人情世態的世界。多少年來,大多數上海人就是在這些狹窄的弄堂裡度過了日久天長的生活,並且創造了形形色色風情獨具的弄堂文化。對攝影人來說,在擁擠雜亂的環境中往往構圖比較困難,但是我在上海的老弄堂裡似乎體會到了她的某種情緒:匆忙中帶些恬靜,雜亂中透出韻律。
徐小鳳,中國女攝影家協會會員,浙江省女攝影家協會主席,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攝影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台州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台州市女攝影家協會主席,仙居縣攝影家協會主席,浙江省第十三、第十四屆黨代表,台州市第二屆政協委員,台州市第三、第四、第五屆人大代表,台州市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台州市文聯系統先進個人。
有500多幅作品在國家、省市級獲獎和發表。其中,2010年榮獲浙江省首屆攝影“金像獎”﹔作品《構成》《明珠》在2010年全國攝影藝術展中獲優秀獎﹔作品《走四方》獲由文化部主辦的第十二屆全國“群星獎”銅獎﹔作品《翔》《沙場晨曲》分別在由中國攝影家協會主辦的中國第十屆、第十一屆國際攝影藝術展中入選﹔作品《對話》《明珠》《春訊》分別在浙江省攝影協會主辦的省第十屆、第十二屆、第十四屆攝影藝術展中獲金獎、銀獎和銅獎﹔作品《見証》《谷坦流春》《神仙居雲霧》分別獲台州市第二、三、四屆攝影藝術展金獎、銀獎、銅獎﹔2013年攝影作品《仙人居住的地方》長卷圖赴台灣、韓國展出﹔2015年初出版《仙人居住的地方》畫冊第四集﹔作品《冰之夢》《樹之影》在2011中國麗水國際攝影文化節中展出﹔2012年參加第12屆中國平遙國際攝影節﹔《壯美神仙居》在2015中國麗水國際攝影文化節中展出﹔《心綠》入展2017中國麗水國際攝影節——“她們的世界”浙江女攝影家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