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故事:皮影戲幕后的表演 道具純手工打造

【查看原圖】
陳富貴在幕布后操控皮影道具。
陳富貴在幕布后操控皮影道具。
來源:人民網-圖片頻道  2018年04月22日13:54

“不多說,往前數20年,皮影戲在我們這裡可是相當風靡的,即便是農忙的時節,我一天都得演出好幾場!”說這話的是江西省上栗縣上栗鎮綠塘村69歲的陳開林,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他見証了皮影戲從繁榮到沒落,但這位骨髓裡已經融入皮影戲的老人非常希望上栗皮影戲能得到傳承,越走越遠。

上栗的皮影戲始於唐代,盛行於清代。皮影戲的工藝制作和藝術表演精深復雜,皮影都是用新鮮牛皮或者魚皮做成,經過描樣、雕鏤、著色、熨平、上油、訂綴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件皮影。表演時,需要扎好台架,圍上幔子,點亮燈泡,調試出最好的光影效果,每一出戲都有二胡、銅鑼、鼓等樂器配合,表演皮影戲的主角不僅要操作皮影,嘴上還要說唱,對這出戲進行“注解”。

陳開林在10多歲的時候就跟在鄉下戲班子后面敲打樂器,30歲時,隻身前往湖南去學習皮影戲,數年后學成歸來,組建了一個演皮影戲的團隊。“那時,在我們上栗縣,皮影戲班有好多個,每天的演出也是安排得滿滿當當的。”陳開林說,后來,隨著電視、電影,特別是新世紀以來互聯網的普及,皮影戲的光彩漸漸黯淡。

2013年,上栗皮影戲成為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陳開林家的二層樓房裡,他專門開辟了一個房間,挂上了上栗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授牌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示范基地(皮影戲)”的牌子。房間裡堆放著各類皮影道具,牆上貼著有關於皮影戲光輝的歷史。“這些都是我父親的心血。”陳開林的兒子陳富貴說,他初中畢業后,就跟隨父親學習皮影戲,堂弟陳龍負責制作皮影道具。陳富貴說,年將七旬的父親最大的心願就是有人來學皮影戲,把這項流傳千百年的技藝能傳承下去。“現在父親收了不少徒弟,其中不少是年輕人,這讓父親感到很欣慰。”陳富貴說。

據了解,目前,上栗縣皮影戲班還剩3個,面對這種現狀,上栗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該縣文化主管部門及時採取有效的搶救和保護措施,成立組織機構,組織並派出專業人員深入全縣各村落社區,廣泛走訪民間藝人,了解皮影戲的歷史淵源,組織中小學生學習了解皮影戲的藝術形式,成立了赤山慕沖、上栗綠塘、金山山口三個皮影戲傳承基地。同時該縣還利用文化下鄉的機會為全縣皮影戲班提供一個表演和展示的平台,並結合現實生活創作新節目,改進表演藝術形式和技巧,擴大上栗皮影的影響力,使上栗這朵民間文藝奇葩越開越艷麗。/東方IC

分享到:
(責編:陳悅、單芳)

相關圖集

查看更多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