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部分科研人员合影(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部分科研人员合影(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位于吉林长春的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于2019年11月获批成立。实验室主要面向天文、物理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和高时空分辨率光学遥感等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的原理、方法、路线等科学问题研究。

据科研人员介绍,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可比喻为“在太空中建造精密光学装备”,通过将光学系统组部件分散发射入轨,空间机器人进行在轨组装,并进行一系列标定与调校,从而保证光学系统的稳定运行,旨在破解超大口径空间光学系统无法整体发射入轨这一难题。

近年来,在轨制造领域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和竞相发展。目前,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已在多项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为未来我国超大型空间光学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徐振邦在实验室内进行科研工作(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徐振邦在实验室内进行科研工作(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徐振邦观察实验零部件完成度(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徐振邦观察实验零部件完成度(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徐振邦(左二)与同事在实验室内讨论科研工作(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徐振邦(左二)与同事在实验室内讨论科研工作(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徐振邦(右)与同事在实验室内进行科研工作(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徐振邦(右)与同事在实验室内进行科研工作(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进行实验调试(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进行实验调试(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组装调试相关设备(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组装调试相关设备(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组装调试相关设备(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组装调试相关设备(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进行实验调试(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进行实验调试(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来源:新华社  2023年05月31日10:24
分享到:
(责编:单芳、常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