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图片频道>>摄影动态

小村庄大展览:“东田的度过”亮相北京中华世纪坛

2021年09月30日14:17 |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小字号

左图:1985年,足佳皮鞋厂的青年女工当起“鞋模”,为自己生产的皮鞋拍摄广告。右图:2005年开业的浙江桐乡足佳鞋业市场闻名遐迩,长三角一带的电商、鞋模纷纷入驻,他们在网络做直播,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东田是杭嘉湖平原、浙江嘉兴桐乡洲泉镇的一个明星村庄,也是改革开放中国江南乡村城镇化的典型样本,本次展览以东田村历史、当下村貌、改革开放下的乡镇企业发展影像以及村民家庭影像作为线索,借鉴田野调查的方式,展示了一个普通江南水乡古村的历史性变革,是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代表,也是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缩影。

20世纪70年代末,一条河、一条泥巴路是当时东田村通向外部世界的通道。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的先后崛起,东田村在致富路上突飞猛进。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改变了原有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壮大了集体经济,培养大批农转非人才。图为20世纪90年代,东田村的皮鞋厂。

2020年,从东北落户到东田村的小刘在足佳鞋业市场租了一个实体门面,销售以网上为主,他曾创下一单2万双皮鞋的销售业绩。

20世纪70年代起,东田村由传统的农业村落逐渐转变为新型工业化、商业化的现代村庄。这里的人们也由传统的农民身份,逐渐多元化——成为工人、企业家、商人、技术专家、学者等。相伴而生的是,这里的自然、社会景观,包括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979年,东田村派出16人赴江苏省吴江县(现为苏州市吴江区)学习制鞋技术。三个月后,他们在田间村头试制出第一批皮鞋向国庆30周年献礼。

作为“东田的度过”田野调查与摄影结合的一部分,影上书房策展团队行走于田间、 村落,为村史、村民留档。从村民们各家的“全家福”到全村2337人的“全村福”,策展团队通过拍合影这一充满仪式感的活动将全村人串联了起来。这次拍摄既是一次影像的创作行为,也是一次有温度的共建和谐社区的行为艺术,在拍摄全家福的过程中,既促进了家庭和睦,也给社区带来更强的凝聚力。

策展团队对四十多个家庭开展了扎实地入户调查,从个人和企业单位收集了千余张历史影像、文献资料以及若干历史实物和展示装置,对代表人物进行口述历史采访,对东田村数百户家庭入户拍摄并为全村2337人拍摄“全村福”,同时进行了详细的策展规划和后续巡展、传播安排,这一系列完整的操作,堪称中国影像田野调查项目实施的样板。

20世纪80年代,东田村人摆脱“泥腿子”的命运,在乡镇企业当起了上班族,业余时间唱越剧、登长城,新式婚礼“四大件”,和城里的年轻人有得一拼。

“东田的度过”影像展是东田村历史上的第一个展览,展览以照片、视频等多重方式进行,层层递进,以时间为线索,影像文本为载体,在熟悉与陌生、亲密与疏离之间游走。从稻作文化乃至新的景象开始,带领观众走进东田村。这些影像均来自本乡本土,从文献出发,把乡村经济建设和老百姓生活揉捏在一起。展览呈现了作为个体、家庭视野中的东田村的发展变化,既观照历史,又关注当下,更期待能够预示未来。

度过,不仅指代传统村落的巨大转型,正如中国社会近几十年的转型一样,也是本次展览具体呈现方式解读的关键词。

近年来,东田村先后投资近两亿元建设东田公园、村民文化中心、东湖公园、赵汝愚纪念馆等文化休闲设施,东田村相继获得“浙江魅力新农村”“浙江省级文明村”“浙江省级历史文化重点村”等称号。

东田,就像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笔下的“江村”一样,充满隐喻色彩。中国东南、世界东方的传统农业村落,农耕文明浸润的人们,搭上国家改革开放的快车,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东田的度过”影像展将持续到10月10日。观众可以在国庆期间,前往北京中华世纪坛观展。

(责编:单芳、刘军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