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基垒石筑高台——海南自贸港建设一周年纪实

  这是在海南霸王岭热带雨林里拍摄的一只带着幼崽的雌性海南长臂猿(2019年10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两只海南长臂猿紧紧相拥,构成一个心形。这个名为“元宵”的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吉祥物,不久前见证了全球精品在此集聚的盛况。

  在新冠疫情仍在持续蔓延之际,海南举办的这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消费精品展,从设想提出到华丽绽放,用时不到一年。消博会的精彩亮相,不仅是“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千金一诺,也是海南自贸港建设蹄疾步稳推进的生动注脚。

  去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实施,朝着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这一宏伟目标,海南自贸港建设正式启航。一年来,海南在紧抓政策落地实现早期收获的同时,多维度发力,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贸港夯基垒台。

  这是位于海南省儋州市的莲花山景区,这里曾是一座废弃矿山(无人机照片,2020年12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垒基础防风险坚守生态底线

  4月26日,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公开庭审了一起杂交水稻植物新品种权侵权案,敲响该院成立以来的“第一槌”。

  作为实行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审判“三合一”的法院,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肩负着为自贸港重点产业提供知识产权司法保障的重担。

  与此同时,海南国际仲裁院的改制,也堪称力度空前。全面修改仲裁规则,聘任境外理事兼任院长……“2020年,我们受理涉外仲裁案件13件,标的额1.2亿元人民币,相信越来越多的境内外投资者会选择海南。”海南国际仲裁院理事长王雪林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期即将第三次提请审议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将给海南自贸港贸易投资、财政税收、生态环境等涉及改革的重大事项提供法律依据。

  在完善法治环境、营商环境等“软件”的同时,海南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也在加速推进。

  一年来,海南围绕“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推进多层次路网全线贯通。并通过建设美兰机场二期和三亚新机场,扩建海口港、洋浦港等“四方五港”,完善海南与外界联通的空海新格局。

  在1900多千米海岸线、3.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建设自贸港,免税贸易、社会管理和生态环境等领域面临诸多风险。一年来,海南“划红线”“守底线”“筑防线”,为自贸港垒砌“避风墙”,撑起“防护伞”。

  离岛免税购物在促进消费回流的同时,也成了走私团伙眼中的“肥肉”。一年来,海口海关组织开展10轮打击行动,打掉73个走私团伙,系列案案值约2.47亿元。

  除了走私风险,自贸港建设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接连涌入。社会治理和风险防控,能不能做到实时感应、及时处置?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总架构师马利的答案是:“能!‘杀手锏’就是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

  马利说,该平台整合了全岛社会管理多个系统,应用雷达、北斗、大数据、5G、无人机等,构筑了从“态势感知”到“大数据研判”,再到“联勤联动高效应急处置”的全链条综合防控体系,将来还可为自贸港封关运作提供数据技术支撑。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

  从矿山植绿到严打非法采砂,从全面“禁塑”到生活垃圾“零填埋”,从连续出台法规政策到“挂图作战”开展环保百日大督察……海南正力争成为生态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双优生”。

  一年来,海南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通过国家验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装配式建筑面积连续3年翻番,建成9座垃圾焚烧发电厂,PM2.5浓度均值下降到13微克/立方米。

  这是2020年6月4日拍摄的海南自贸港首艘船舶登记发证仪式。当日,洋浦经济开发区举办海南自贸港首艘船舶登记发证仪式,向中远海运“兴旺”号轮颁发“中国洋浦港”《船舶国籍证书》,标志着自由贸易港有关船舶登记政策正式落地实施。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调结构转路径培育发展新动力

  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在3号馆和5号馆均设有展位的绿地集团,首日就喜迎丰收:合作伙伴与其旗下公司签署协议,将采购价值27亿元的巴西牛肉等产品。

  “成果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绿地集团总裁助理薛迎杰见证了签约仪式。

  此前,绿地已和海南洋浦签约,将与全球知名牛肉生产及销售企业巴西美利华集团合作,在洋浦建设10万平方米的智慧物流供应链基地,以海南为支点打造国内最大的进口蛋白产品集散中心。

  一个以房地产起家的知名企业,为何在海南做起了商贸业务?

  薛迎杰说,自贸港带来的机遇,以及海南近年来狠抓地产调控力促经济转型的态势,契合企业自身转型需要,在海南布局新业态恰逢其时。

  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南经济发展经历过多次“大起大落”,其中与房地产业“一房独大”有着重要关系。

  自贸港建设,要秉正前行。实施全域限购、优化考核机制、加强规划管控……进入“自贸时代”的海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摆脱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

  另一方面,围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海南加快产业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一收一放中,海南产业加快升级,在实现房地产投资占比及房地产税收占比均大幅下降的同时,地方生产总值和税收稳定增长。2020年海南GDP增长3.5%,自2018年主动调控房地产业以来增速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一季度,海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9.8%,增速排名全国第二。

  近日,海南出台行动方案,明确未来三年投资新政策。在旅游业等三大产业基础上,将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和制造业也纳入鼓励发展范畴。这是海南进一步壮大实体经济、夯实产业基础的明确信号。

  “我们对海南寄予厚望,下一步可能会将30%至40%的产能转移到这里。”马来西亚正典燕窝董事长谭承哲说。目前,正典燕窝已入驻位于海口综合保税区的“新世界工厂”,并宣布投产。

  一个机遇无限的海南,正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创业热土。在利用外资规模已连续三年翻番基础上,今年一季度海南实际利用外资近5.6亿美元,同比增长超4倍,共有66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南省新设419家外资企业。

  这是5月28日在海南洋浦保税港区拍摄的标准厂房及海外仓项目(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早期政策见效呈现开放新图景

  蓝天白云下,综合业务楼、海关卡口、海关查验库等海关监管设施崭新落成,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等产业设施正加快建设。近日,海口空港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成为海南省第三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海口海关有关负责人说,这是海南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又一重要举措,也将为原辅料“零关税”等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提供载体。

  政策见效应,实惠看得见。一年来,海南围绕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在有效监管基础上,有序推进开放进程,推动各类要素便捷高效流动,形成早期收获。

  “我们赶上了好时候!”海南海汽贵宾车队有限公司近日从阿联酋进口了一部商务车,货值22.7万元,免除税款8.4万元,成为海南首辆“零关税”进口汽车。公司总经理林芳英说,下一步还将进口200辆汽车,投放于海南中高端租赁市场。

  目前,海南自贸港原辅料、交通工具及游艇、自用生产设备等三类商品的“零关税”清单均已出台实施,岛内居民消费进境商品“零关税”清单也在加快制定出台。

  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海南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缩短至27项,鼓励类产业企业和高端紧缺人才“两个15%”税负政策落地见效,吸引着国内外投资者纷至沓来。去年6月至今年4月,海南新增企业17.1万户,互联网、文体教育类企业快速增长。

  A国与B国之间的航线,能否由第三方的C国航空公司来开辟?通过开放“第七航权”,海南做到了。

  4月13日,柬埔寨吴哥航空公司与海口市交通港航局签署合作协议,拟在疫情结束后,开辟海口至东北亚、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东盟主要商旅城市的第七航权航班。

  一系列核心政策落地见效,海南各地呈现开放全新景象。

  在洋浦经济开发区,一艘艘以“中国洋浦港”为船籍港的国际船舶入列,助力洋浦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国际先进医疗资源加快涌入,吸引境外医疗消费回流……

  “如果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是一个‘8’字形,海南就在这个‘8’字形的交汇点上。”海南省委主要负责人说。

  南海之滨,百舸争流,活力绽放。一幅中国与世界、海南与世界深度交融、开放共赢的生动图景正在加快绘就。(新华社记者柳昌林、吴茂辉、刘邓、陈凯姿)

  这是5月26日在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拍摄的国投洋浦港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这是5月28日在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拍摄的石化功能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这是5月26日拍摄的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这是5月26日在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拍摄的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这是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项目航站楼(2020年4月1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一艘客滚船驶入海口港(4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这是4月19日在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拍摄的免税商品。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这是消博会上的海控全球精品免税城展台(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观众在首届消博会现场参观(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这是首届消博会游艇展上展出的游艇(5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来源:新华网  2021年06月02日14:19
(责编:陈悦、刘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