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特色种植“鼓钱袋” 大棚成为“聚宝盆”

  在吉林市永吉县一拉溪镇卓远植物工厂,工作人员对智能温室中种植的果蔬进行管护(8月12日摄)。

  近年来,吉林省不断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棚膜经济”,通过特色种植等方式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这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福林村旁的野山菜种植大棚(8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吉林省不断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棚膜经济”,通过特色种植等方式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这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南沟村桑黄栽培基地(6月11日摄,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吉林省不断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棚膜经济”,通过特色种植等方式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这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福林村旁的野山菜种植大棚(8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吉林省不断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棚膜经济”,通过特色种植等方式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兴隆村,村民在蔬菜大棚内进行管护(8月24日摄)。

  近年来,吉林省不断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棚膜经济”,通过特色种植等方式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兴隆村,村民在蔬菜大棚内进行管护(8月24日摄)。

  近年来,吉林省不断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棚膜经济”,通过特色种植等方式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南沟村桑黄栽培基地,村民在桑黄栽培大棚内进行管护(6月11日摄)。

  近年来,吉林省不断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棚膜经济”,通过特色种植等方式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在吉林省磐石市烟筒山镇民主村,村民在葡萄大棚内采摘葡萄(8月13日摄)。

  近年来,吉林省不断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棚膜经济”,通过特色种植等方式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兴隆村,村民在蔬菜大棚内收获种植的辣椒(8月24日摄)。

  近年来,吉林省不断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棚膜经济”,通过特色种植等方式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兴隆村,村民在蔬菜大棚内搬运收获的辣椒(8月24日摄)。

  近年来,吉林省不断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棚膜经济”,通过特色种植等方式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来源:新华社  2020年09月15日15:33
(责编:陈悦、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