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图片频道>>娱乐

开创长安探案潮流是无心插柳,再战登山类型是有心栽树

2019年09月19日15:43 | 来源:人民网-图片频道
小字号

2007年,一部探讨爱与伤痛的电影《爱情的牙齿》让青年编导庄宇新走进了大众视野。电影用冷静、平缓的叙事,将“爱与痛”这个文学创作中最常见的主题,阐释得透彻而尖锐。初露锋芒的庄宇新,此后一直在影视领域深耕创作,坚持自编自导的原创之路。横跨编剧、监制、制片人、发行人等多重身份,作品风格也日益多元,产出了《隋朝来客》、《乱世桃花》《大唐歌飞》《梅艳芳菲》《长安三怪探》等多部电影、电视剧作品。“镜头逼近人,我的重心永远是对个人的观察”,通过电影、电视剧这种影像艺术,庄宇新注重表达的是“人内心的体验”。“仅此一款的喜剧片”《隋朝来客》、引领“长安”探案风潮的《长安三怪探》之后,时隔数年庄宇新将再推新作,爱情元素与“登山”类型题材在电影中碰撞,将迸发出怎样的火花,我们拭目以待。

无心插柳柳成荫 引领“长安”创作潮

随着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在网络上热播,引起了大众对于以唐代长安城为背景的古装探案戏的浓厚兴趣,连带着长安这座辉煌的古代城市也随之成为热点。早在2014年,庄宇新任编剧、导演,将自己执笔的侦探悬疑小说《长安三怪探》影视化,出品了同名电视剧作品《长安三怪探》,讲述晚唐时期的长安城内不断发生离奇连环命案,三个性格、经历迥然不同的“三怪探”机缘巧合结成探案同盟,行迹生死场、铲除罪恶的故事。2015年《长安三怪探》播出后,迅速引领了一波以长安为背景的古装探案戏的小热潮,《热血长安》《妖出长安》《长安少年行》《长安伏妖》等作品如雨后春笋,“长安城”的影像魅力逐渐光大。

“从时间上来说,确实是《长安三怪探》最早。”庄宇新客观分析道:“我更愿意用类型翻新的概念来讨论。其实古装探案戏很早就开始流行了。狄仁杰和包青天是两个核心的人物,他们一个是唐朝的,一个是宋朝的,围绕着他们的故事或者说想象,这些年来出现了许多探案剧。但即使是那些以狄仁杰为主角的戏,也没有一部是把唐长安城放在故事的核心位置,以这座城市的格局、制度、风貌、气韵作为案情展开推进的一个基础性因素,或者说,以‘重置中的想象’为手段,让长安扮演探案类型翻新中的一个角色。这种尝试确实是从《长安三怪探》开始的。古装探案剧作为一个对中国观众有持续影响力的类型,寻求创新时很容易走上的一条叙事空间拓展之旅。很荣幸,《长安三怪探》是先行者。但重要的不只是发现长安这个城市的魅力,而是在这个空间里,同时给出与这个空间匹配的人物塑造、桥段编织,主题开掘等方面的新意。”

《长安十二时辰》和《长安三怪探》不约而同做到了。当“长安城”成为探案剧的关键元素,成为故事有机组成部分,双方不约而同将一些唐长安城的风貌元素一一展现,如各种族人等的杂居,坊市分开的城市格局,宵禁制度,甚至是利用上元灯节暗藏纵火毁城的犯罪阴谋。但庄宇新指出两者在格局上的根本不同:“大家的展开方式不同,《长安十二时辰》把它变成了一个涉及庙堂斗争的宏大的贯穿线索,似乎整部戏也就这一个大案子。但我的戏中,我对长安城这个角色的理解完全不同,我觉得它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市井性,我更关心它辉煌影子之下普通人罪与罚的可能性。所以我的戏中所有的案子都限制在民间的层面,哪怕最后一个案子涉及了皇子争位,也是为了虚晃一枪,让民间人物将这种争夺拉回到普通人的层面。”

有人评价道,《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唐朝的反恐二十四小时,而《长安三怪探》是晚唐的市井生活画卷。庄宇新回应说:“《长安三怪探》不只是想展示市井生活画卷,还想展示人心在罪与罚之间迷失与救赎的苦旅。所以研究展示长安的魅力生活方式也好,挖掘再现长安的盛世繁华也好,都不是本。都是为了更好地指向人心。所以,《长安三怪探》与表现长安生活相匹配的类型翻新努力是在保留情节的起伏性同时颠覆部分的探案类型规则,比如不是所有的案件都需要查得水落石出(《孽海缘》单元),主角可以完全误判失算(《焚心剑》单元)等等,在这种颠覆中,高大全的开挂探案人看不到了,人性幽暗而又丰富的另一个层面就会展示出来。”

庄宇新更愿意用“无心插柳”来评价《长安三怪探》开启的“长安”探案潮流:“这也是我一直在强调的类型翻新的策略。长安背景探案戏的火热,不管是老瓶装新酒,还是新瓶装老酒,都应该在类型创作的意义上来理解。所以《长安三怪探》如果说开创了什么潮流也是无心插柳地做了个探案剧的突围表演。后来者跟着用这套拳法打出了各自的一片天。如果这波浪潮让普通观众注意到了长安城影像化的魅力当然是好事,但业内人士要是认识不到,这本质上仍然是探案类型的拓展,真正的功夫还是要做到探案叙事上去。不然,再辉煌的长安也撑不住稀烂的故事,那就一定要栽跟头了。”

有心栽树当凌绝顶 山上世界“奇绝而美丽”

从高分文艺电影《爱情的牙齿》到“仅此一款的喜剧”电影《隋朝来客》,再到“无心插柳”引领长安探案风潮的电视剧《长安三怪探》,多年来跨界电影、电视,外界评价他是“作品类型反差极大,是一位创作趣味挑战极限、难以界定个人风格的多极导演”。也有文章定义庄宇新是个“不设限的勇者”,敢于打破电影界的一切“界限”,撕掉“文艺导演”的标签,在适应商业类型规则下寻求变化与突破。“只能还是从创作上努力。”庄宇新阐述道:“突围的钥匙还是在类型叙事的杂揉、翻新、改造、创生上。好在这些年来,影视产业化的发展,使类型成了大家都认可的一个概念,知道了主流商业故事都是类型化的,在类型规则之间,其实有着无穷的闪转腾挪的创造空间。但光是认识上接受类型还远远不够,实操中真正熟悉、掌握以至能创造性驾驭类型叙事的创作人还是太少,更不要说还要在架构类型故事时找到和当下环境契合的点了。”

《长安三怪探》播出之后,庄宇新选择远走美国访学,沉淀自己,同时也在打磨下一部电影作品的剧本。“这是一部爱情加登山类型的电影”,庄宇新透露道:“我的剧本已经反复打磨了三年多。”另一部“登山”题材的电影《攀登者》即将在国庆档上映,凭借超强阵容和精良的制作,形成先声夺人之势,对可能带来的题材“撞车”等问题,庄宇新持乐观态度,他表示更乐于看到同类型题材的成功:“(《攀登者》)会在受众中带热这一对中国观众相对陌生的类型,是好事。类型的世界里,并不讲究绝对新的题材占领,而是看对类型叙事规则的组合运用的能力。我相信已经找到了爱情和登山类型独特的组合角度,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只要你有自己的切入角度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故事有能打动观众的扎实内容,就会有你的观众和市场。如果说开创了长安流探案戏是无心插柳,这回进入登山的世界绝对是有心栽树了。我会努力,尽快带给大家一个奇绝而美丽的山上的感情世界。”

(责编:陈悦、单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