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图片频道

从“一张白纸”到“引领潮头” ——北仑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之路

2019年06月24日15:29 | 来源:中国网
小字号

  1985年北仑建区初始,医疗卫生基础薄弱,当时只有大碶、柴桥、郭巨等大的乡镇建立了卫生院。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在港胞顾国和、顾国华兄弟的捐助下,新建了区级医疗中心——宗瑞医院,并于1991年11月投入使用。此后30多年间,北仑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医疗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一张白纸”走到了如今的“引领潮头”。

  2018年,我区先后获得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优秀单位等多项荣誉,市对区卫生健康考核位列全市第一。全区医疗卫生工作者不断在健康卫生领域深耕细作,怀揣着让每一个人都能拥有健康生活方式的梦想,一路披荆斩棘,将梦想照进了现实。

  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区持续加大卫生事业经费投入,新的医院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2000年,宁波开发区中心医院建成;2007年,北仑新碶医院更名为北仑区中医院,新大楼于2010年投入使用;2012年,由区政府全额投资7.4亿元,北仑区人民医院新院区正式投入使用;2015年,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新建住院楼投入使用;2016年,滨海新城医院建成……

  除了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外,我区还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北仑特色的医改道路。2009年,北仑区人民医院与浙大一院正式启动全面托管合作,两院23个学科进行“手牵手”紧密对接,开展临床、科研、教学全方位合作。浙大一院本部专家按需随时急诊、会诊,开展高难度手术。同时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不断提高对接“深度”,先后开通了与浙大一院的“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双向转诊、远程病理”协作平台。a截至目前,浙大一院共已向北仑派驻专家400余人次,显著提高了区人民医院的综合实力,患者满意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借鉴北仑托管模式经验,我区还积极推动其他公立医院机构开展“柔性引才”。全区5家医院与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省中医院、宁波市中医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宁波眼科医院等10余家省市级医院及医学院校达成20余项专科合作。

  为了让基层百姓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我区积极探索建立利益和责任紧密关联的医共体合作机制,以打造一个“北仑模式”县级医共体成功样板为目标,最大化整合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医共体内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共同发展。“通过建立医疗共同体,将牵头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和延伸,形成放大效应,真正地惠及基层老百姓。”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说。

  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1985年,全区卫生技术人员只有454人,其中只有2个中级职称,目前,我区卫生技术人员达到4629人,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有508名。2018年卫生健康人才工作荣获区委目标考核和述职评议‘双第一’”。区卫健局人事科科长陈盛介绍。

  1985年,当时的医疗卫生服务主要以满足老百姓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为主,全区年手术例次只有1000余例,而目前,仅区人民医院2018年就完成手术1.8万例,全区各综合性医院均可以开展四类手术,手术数量、手术难度逐年攀升,很多疑难杂症都能在家门口解决。

  近年来,区卫健局还加快推进名医名科建设,引导医疗单位错位发展,形成“一院一品”特色学科。2016年7月,区中医院与上海市中医医院开展肝病科专科托管,成立全省首个远程在线查房“云病区”。2017年,区第二人民医院与上海中山医院南院合作成立“肺结节筛查中心”。

  2018年,区人民医院先后引进顾玉东、戴尅戎两家院士工作站,重点发展骨科、手足外科,让群众享受到院士团队的医疗服务。2019年4月,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结直肠癌早筛基地落户小港医院,填补了区域空白。

  北仑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入驻北仑的外资公司及外籍专家数量较多。因此,打造国际化高端综合医院,满足涉外就医需求显得格外重要。在这一背景下,区卫健局高度重视涉外医疗工作。2018年5月,区人民医院成立了国际医疗中心,聘任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心内科教授周礼作为技术顾问,建立由多个学科兼职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服务团队,均具备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和临床业务水平,能够为涉外患者提供精准化的医疗服务。

  宁波开发区中心医院2005年就成立了涉外特需门诊,已接待就诊及咨询的外国友人达3万余人次,北仑区中医院将为国际友人提供妇儿保、公共卫生等医疗服务,目前已制定工作推进方案,逐步完成提供相应的服务功能。“结合区域现状,一直以来,区卫健局积极与上述三家综合医院联系,保持现有国际化医疗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医疗质量,为外籍人士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该负责人表示。

  基本公共卫生惠及千家万户

  “我的手机从来不关机,下班之后病人要问点什么也能找到我。”戚家山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彭素梅说。有时候,病人检查单要隔天才能取,他就用微信传给对方,让病人少跑一趟;有时候,病人会告知病情进展,预约复诊时间。去年,该院被评为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与辖区内2335名患者签约。

  在北仑,像彭素梅这样的责任医生遍及城乡。据了解,北仑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自2015年9月全面推广实施以来,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模式实现了医务人员对社区居民健康管理的全覆盖,从坐等患者上门变为深入社区为居民提供服务,健康管理能力得到切实加强。目前,全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施率已达100%。

  不仅如此,在不久的将来,市民到医院看病,医生只需在电脑上打开其电子健康档案,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就医状况等信息一目了然,此举将进一步方便医生治疗和患者就医。

  据了解,为进一步落实健康惠民政策,区卫健局积极优化健康档案服务,加快完善北仑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公众查询平台并升级完善电子健康档案软件,争取到年底,将合格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通过北仑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公众查询平台向公众开放查询,进一步引导建档居民及时关注自身基本信息、健康信息的变化,建立起健康档案基本信息居民负责、健康服务信息医疗机构负责的信息共享共管机制。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关系每一个北仑人的健康福祉和北仑发展的未来。对此,近年来,区卫健局通过家庭医生签约、完善电子健康档案、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落实城乡妇女“两癌”筛查项目等举措,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使我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上了新台阶,受到老百姓的认可和好评。

(责编:陈悦、单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