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图片频道

“一亿转发”幕后推手被查,给畸形粉丝文化敲响警钟

2019年06月12日09:00 | 来源:新京报
小字号

  一家之言

  粉丝心中的“爱的供养”,在明星和粉丝团的组织者那里,其实就变成了“爱的收割”。

  这两天,一则新闻刷屏——《蔡徐坤1亿转发量幕后推手“星援app”被端》。

  在此之前,人气明星蔡徐坤发了一条微博,短短时间内转发量竟超过1亿。微博有3亿用户,转发过亿意味着近乎每3个用户中就有1人转发,这引发舆论哗然。招致全社会对刷量、黑产现象猛烈抨击的同时,这也引发疑问:到底谁是幕后推手?

  如今谜底揭晓:答案就是“星援app”。“星援”,顾名思义是用来援助明星的,所谓的援助方式就是利用App刷流量,这在粉丝圈内被称为“轮博”。

  在具体操作上,就是用户通过这个APP直接登录其新浪微博账号,充钱开通会员后,便可以在自己的微博账号下绑定多个微博小号,数量从几十个到几千个不等。然后,可以在这些账号上实现转发、点赞、评论,数量翻倍。

  刷量的粉丝可以通过组长或者经纪公司领取“刷量”任务。任务量完成后,他们可以通过线上活动进行抽奖,获得一些奖励:签名照片、演唱会灯牌、气球、荧光棒等礼品。

  社交媒体刷流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此前微信官方也多次利用技术手段处理这个难题,让那些靠刷量获得的“10万+”现出原形。“星援”的秘诀也是刷,路数也是流量注水,只不过是专门为明星服务而已。到头来,“星援”制造的流量泡沫,在微博这个舆论广场内,更容易形成对注意力资源的挤占,对公共舆论的绑架。

  问题在于,当流量成为一种“经济”的时候,对流量的追求、开发、转卖,就成为一种必然。

  登上热搜,不仅意味着某一天的关注度,也意味着接下来的财源广进。如果有粉丝为此买单,自己坐收流量,那就更好。粉丝经济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形态。粉丝心中的“爱的供养”,在明星和粉丝团的组织者那里,其实就变成了“爱的收割”。这是一个利益链,也是一种独特的权力结构。

  明星高高在山,匍匐在地的则是大量粉丝,他们付出精力与金钱,在自己偶像登上热搜的时候,也获得某种满足感。十几年前杨丽娟痴爱偶像刘德华,被舆论视为非理性,成为娱乐圈的大新闻,引起广泛的讨论。

  在当下,粉丝的“非理性”似乎已经日常化了。有时候,粉丝为了自己的爱豆不惜一掷千金,他们的疯狂行为让很多爱豆都感到害怕。

  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和娱乐产业,人们消费的是明星创造的产品,影视作品、专辑、演唱会,这是实实在在的作品。排队等待偶像的签名,可以视为在自己和偶像之间建立起实在的联系。

  本质上,在粉丝文化中,粉丝处在利益链的底端。社会的底层,会很清楚自己的处境,而在粉丝文化的“底层”,粉丝却是一种相反的感受,他们会认为自己是主人。

  但这显然是种虚妄的感受。一些人在疯狂地追星中,不惜破坏各种社会规则,以完成与爱豆的连接,但这不论对爱豆,还是对社会秩序,都是一股负面力量。

  在这种疯狂的氛围之下,一些人利用粉丝的非理性对其进行收割,让他们去花钱买流量,也就成为了必然。

  所以说,“一亿转发”幕后推手“星援”被端,走火入魔的粉丝文化却难治。但无论如何,“星援”被查,也让人看到了粉丝经济背后赤裸裸的“粉丝收割”。这是偶像美好人设背后的虚假、逐利、不美好。

  □张丰(媒体人)

(责编:单芳、陈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