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图片频道

赛特商场将闭店 市民“打卡”怀旧

老牌高端百货经营多半举步维艰面临转型;专家认为百货店业态进入“没落期”,需增加更多服务业态

陈琳
2019年04月12日12:55 | 来源:新京报
小字号

昨日,赛特购物中心正在进行“大甩卖”,商场内到处贴着甩卖海报。新京报记者 吴宁 摄

  在东长安街经营了27年的赛特购物中心即将闭店改造,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昨日,赛特购物中心市场部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证实闭店改造的消息,但什么时候正式闭店,目前没有定论。之前报道的6月闭店,是会员“钻石卡”的有效期就到6月份。

  赛特购物中心1992年开业,作为北京高端商场标杆,开业前十年生意一直很火爆。近日,闭店消息传出令人唏嘘,不少消费者特意前去怀旧。

  现场

  甩卖服装低至2折 不少顾客前来怀旧

  昨日赛特商场内有不少市民是听到闭店的消息后前来怀旧的。“小时候一直想攒够了钱,去赛特地下一层进口超市买吃的。童年的梦想又破灭一个。”特意赶来的市民李女士说。

  记者4月10日下午在商场看到,赛特购物中心一层的化妆品专柜已经撤出,大厅里变成了翡翠首饰大卖场。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为超市和家电售卖区,一层到五层主要销售服装。

  商场到处贴着甩卖海报,注明服装服饰类折扣最低为2折,活动时间为4月3日至4月21日。多数品牌柜台都在打折优惠,COACH品牌的出清商品从2.2折到3.5折不等,朗姿出清商品3折或5折。

  在店内闲逛的高女士说,她在附近工作,经常过来遛弯儿。但她认为这里的东西并不适合年轻人,“一条普通的裙子、一件打底衫,起价都是两千多,打完折我也觉得不划算。”

  商场内的一位导购人员表示,赛特购物中心将于6月正式闭店,随后要进行升级改造。商场内一位负责人表示,准确来说,赛特商场并不是升级改造,而是正式闭店。他介绍,商场闭店是由于与物业租约到期,物业方不想续租。至于后续有没有其他公司接手,商场将以何种方式改造,他也不清楚。

  延伸

  老牌高端百货经营曾经红极一时

  除了赛特,还在继续经营的北京其他老牌高端百货商场情况如何?记者探访发现,这些老牌高端百货经营多半也是举步维艰,同样面临转型。

  东三环边的燕莎友谊商城和赛特购物中心一样都是1992年开业。1993年,英达执导梁左编剧的家庭情景剧《我爱我家》首播,“赛特”的名号出现在了第13集《奖券的诱惑》中:和平为了“金刚砂牌”手纸的有奖销售,一天之内逛遍了“燕莎蓝岛、赛特长安,完了再到城乡转个弯儿”。不到20个字,概括了上世纪90年代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大型高档购物场所。如今,这些大型高档购物场所已辉煌不再。

  燕莎友谊商城曾是附近高收入阶层购物的首选之地,现在客流同样稀少。随着蓝色港湾等新型商业综合体在附近崛起,燕莎友谊商城丧失了吸引力。

  赛特购物中心对面的友谊商店,是北京最早的涉外商店之一,曾经红极一时,拥有进口家电等当时各类时髦“尖货”。但记者近日探访发现,友谊商店一层只剩下两个翡翠珠宝专柜,二层为丝绸专卖店,三层到四层展示了一些精品瓷器和字画、地毯等。昨日中午,一层和二层没有一位顾客,只有几名店员正在闲聊。

  位于西长安街的长安商场也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这家29岁的老牌商场近两年增加了餐饮比例,但商场布局依旧是传统百货风格,难以吸引年轻人光顾。本月底,长安商场将正式闭店,进行大范围升级改造,计划转型成精致社区生活中心。定位“精致社区生活中心”,主要为区域目标客群提供性价比高、体验更高的购物环境与体验业态。

  老牌百货贵友大厦已进行了转型尝试,经过去年的升级改造,以新面貌亮相。记者近日走访看到,贵友大厦减少了服装卖场的比例,增加了健身房、KTV、品牌餐饮、便利店、咖啡厅等业态,吸引周边的上班族在这些空间里放松休闲。

  ■ 分析

  百货店业态落伍已经进入“没落期”

  每当传来老牌百货商场关闭的消息,人们都会把原因归到电商冲击上来。对此,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表示,电商冲击只是一方面,其根本原因,还是老牌商场主营的百货经营业态“落伍了”。洪涛表示,从世界范围来看,百货店业态有160多年历史,在我国也有110多年历史,百货店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已经进入“没落期”。比如经营品类不全、开架经营的方式,单一卖货、服务和体验不足等都说明百货业态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商业地产专家梁吉良分析说,老牌的购物中心百货占比太高,持有物业费用太高,服务于商场、购物中心的服务人员成本增加,这些都导致创新改造面临很大困难,跟不上市场发展。他说,年轻主力消费群体追求自由、时尚,不约束,把商场定位于除了家和公司的“第三个空间”,希望吃喝玩乐都要有。

  北上广深购物场所前三名均无百货商场

  洪涛表示,百货商场经营业绩恶化,不仅仅出现在北京。自2012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包括百货店、超市、各种品牌专卖店在内,关店一直在继续。“本土传统百货整体不振的重要原因是千篇一律,同质化严重。”

  某点评网站统计显示,近几年来,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逛街购物的场所前三名均无百货商场。

  对于未来像赛特一样的老牌商场应如何转型,梁吉良建议,要从吸引主力消费群体方面做研究,注重场景搭建,增加更多的服务业态,体现品质消费,满足消费者更多消费体验需求。洪涛则表示,百货业态应该退出历史舞台,升级成为百货业集团,减少百货店的占比,增加其他的业态,整合服务和资源,增加餐饮、休闲娱乐等体验性服务,同时发展社区百货,丰富周边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满足周边两三公里社区消费者的需求。

  ■ 盘点老商场转型

  ●2016年初

  十里堡西单商场由于经营不善等问题停业。随后该项目被收购,改造为商业综合体。

  ●2016年10月底

  由于长期亏损,百盛关闭北京太阳宫店,并出售太阳宫店项目,转型为写字楼。2017年6月,百盛又关闭了常营店。

  ●2016年11月

  华堂商场十里堡店停止营业。1998年开业的十里堡店,是华堂商场在华开出的首店,曾一度贡献北京区域销售的三成。华堂在北京一度拥有11家门店。到2017年5月中旬,北京华堂商场只剩下亚运村店一根“独苗”。

  ●2018年1月

  位于北四环亚运村商圈的北辰购物中心关门。上世纪90年代末,北辰购物中心的年最高销售额曾达到12亿元。

  ●2018年3月

  庄胜崇光百货商场北馆关闭,计划改造为办公楼。这家1998年开业的老牌商场,一度是北京单体面积最大的百货店之一。

  ●2018年7月

  定位高端、以中老年为主要客群的京城老牌百货双安商场开始向年轻化方向转型,全新引入了50多个时尚品牌入驻,并有100多个品牌重装亮相。

  ●2019年

  已经开业29年的长安商场宣布4月底闭店改造,将转型购物中心,定位为“精致社区生活中心”。

  新京报记者 陈琳

(责编:单芳、陈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