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图片频道>>文化艺术

生生不息——赵福柱意象画欣赏

2019年03月28日14:28 | 来源:人民网-图片频道
小字号

赵福柱?恕我孤陋寡闻,以前对这个人对这个名字都特别陌生。是朋友非要我“看看”他的作品。这一看不要紧,一看就有感觉,一看就放不下。赵福柱的墨竹,正式出版的厚厚一大本作品集,多取竹枝冠绘之,有元代画家王冕风神,柔美但劲健,清虚而傲岸,具象更意象,比节而生,玉洁凌逸,超然物外。——眼下画竹者多矣,但像赵福柱这样,能沉心静气、高标独立、大胆肆意地真正画出一枝文弱纤竹精气神的,又有几人!

画如其人。由此我心中暗忖,赵福柱必定是个文人。其文在骨。

见到他,果然寡言沉稳,文质彬彬,颇有“竹相”。

但文人,其容看似平和儒雅,其情往往跌宕用深。果然,尤觉不可思议的,是突然欣赏到一本由赵福柱插图的全彩《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包罗万象,玄妙大观,具有无上智慧。我玩读至今,受益匪浅。其文不必赘述。但观赵福柱插图,顿时被强烈吸引。

欣赏了第一幅插图,突然就觉得,最值得关注的,不是赵福柱柔韧飘逸的竹,而应该是这些意象纷呈、别具一格的意象画(姑且如此称之)。竹有格,有精神,有气质,如宏观大样,可谓是人文之外化;但意象画,则是心声,是情绪,是幽思留恋的微观具象,是心游八荒的驻足痕迹。

赵福柱所画《道德经》八十一幅意象画,似漫画又似小品,似西画又似国画,直如《道德经》所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简生繁,变化万千,却又“玄之又玄”,以繁驭简,叫人一下两下猛然很难看懂。这些图案,有近似漫画的创想和异构,也有西画毕加索的肆意和古怪,更有中华文化思维灵性的开阖和张扬。这些插图,采用线条、各种几何图案的巧妙结合,运用大红大绿等民众喜闻乐见的艳丽色彩,似乎在完全不经意间(他自己也证实创作状态的神游无我),倏然就嫁接、变幻、衍生、组合出男人、女人、草、树、动物和昆虫等等若干不成比例、毫无章法的用生物组成的奇妙图案。读这些图,“恍兮惚兮”,思维容易变得博大而幽深;“惚兮恍兮”,想象又可能变得瑰丽而奇幻。简直叫人物我两忘,如庄子鲲鹏之逍遥翻动,如化蝶之莫名幻化。于是,无近无远,无悲无喜;无古无今,无怨无嗔;无上无下,无忧无虑。恰如天光独照,聚于一时一隅之奇幻。其现实最真切的感觉是,人就是草木,就是动物,就是昆虫;昆虫即人,动物即人,草木也是人。万物皆我,我即万物。人与大自然孰能清晰切割分离,偏守一端?

中国古代历来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和万物是普遍联系的宏观的哲学思想。以物观生,以生思物,物即是生,生即是物,以至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这样浑然主体主观的思想,具有广袤宇宙洪荒的开阔视野,也成为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闭眼尘世、悲悯人生等这些文人情怀的重要启源。什么是文人画?文人画就是通过心光独照,可能坚守或悖离传统而一定是自成一体的书画语言,绘制出某种强烈的异境孤域,以“天人合一”又“天人感应”的方式,叫人反思、咀嚼和理解其隐匿在画里画外的情绪、精神、意念和思想。文人画一般不追求华美,但一定要外化独特气质;文人画不看中艳丽,但必须要有深邃思想。朱良志先生在《南画十六观》中认为,文人画即是“具有人文价值追求的绘画,绘画不是涂抹形象的工具,而是表达追求生命意义的体验。”

由此观之,赵福柱的意象画,不是漫画,不是西画,不是国画,而应该是一种有变异有创意有审美有价值的文人画。他的画,童心未泯,初心独具,以童真之眼观察世界,揉进了太多的新奇和瑰丽。“太朴不散”,大真若拙,拙中有奇,奇中有意,其意甚深。叫人在逆时光隧道焕然年轻的卓动思维中,强烈地体验到自然和生命的恒久,灿然,和自在。

人有生命吗?万物有生命吗?大自然有生命吗?

也许,我们可以贸然回答;也许,我们不敢轻易给出答案。但由赵福柱的意象画,我只能这样说:生生可息,生生不息!

赵福柱的意象画,不是文人自我的招摇或显摆,而更像是一种对尘世对人生的救赎和超度。(文/曾强)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大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责编:单芳、陈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