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图片频道>>文化艺术

张久、张思远,还有那个“上·美术馆”

2019年03月27日11:20 | 来源:人民网-图片频道
小字号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分量越来越重,艺术收藏重镇也随之向国内转移。“藏书票”先行几年,如今初具国际口碑。

近来,油画也露出苗头,势头渐猛。生产生活方式的高质量发展与战略升级,使投资大环境面临阵痛。资本的逐利性和对安全边际的慎重考量,在客观上也为各类艺术品的收藏,助了一臂之力,成为趋势性的“历史之选”。   

张久先生,画画起家。参军、到报社、当杂志总编,都离不开一手好活。

印象中,早在二十年多前,我主持影视评论的电台直播固定栏目时,有一次讨论电影宣传海报设计不足时,我好像提到过张久先生。他的舞台人物速写,在适度抽象、略加夸张变形的基础上,极简、律动、潇洒飘逸,那“有灵魂的交叉弧线”,独步画坛、堪称一绝。

他因共工作原因,有机会满世界跑。在文艺复兴发源地、欧洲艺术的心脏地带,漫无目的、驾车闲逛,偏僻之地鲜为人知的小画廊,让这位学过油画的人眼前一亮。从此,对欧洲早期油画的收藏便一发而不可收,二十多年来初心不改。

他曾披露:“收藏会上瘾,这个过程又是故事多多。但我最感欣慰的就是把孩子带入了这个行当中,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让他不断地通过实战,增长见识。”

收看并讨论“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是父子俩每天必做的功课,时时成为“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有心人。在外面收画时,儿子和老子的观点常常发生矛盾:父亲比较关注价格,带回去会能不能马上有收效;儿子却更关注有没有学术价值,不管那么多、先掳回去再说,反正升值是迟早的事,等大家都看好时,你再想找就难了……   

在我看来,这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搭档:父子“吵架”,寻求最佳平衡点,实在是幸甚、幸甚!  

为此,我慎重其事地向张久建议过:多记“吵架实录”,为日后研究“家族式”民营美术馆的兴衰之道,留下原汁原味、确切可考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无价宝。

近日,他们在自己的“上·美术馆”举办了《欧洲艺术大师原创作品展》。从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包括:西蒙纳利·约瑟夫、查尔斯·安格朗、格奥尔基·莫罗兹、查尔斯·泰奥菲尔·安格朗等艺术大师们在内的精品佳作,免费参观。还可以24小时电话预约,为师生和团体全天候开放。

从3月22日到5月2日是首轮,展出五分之一藏品。以后会不断更新,作为“系列”延伸下去。

此展最大特点,就是注重学术含量,在作品选择与布展方式上,都有很强的独特性。将不同时期、不同画家、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作品放在一起,每幅画旁都有二维码,详尽资料一扫便知,保存后就可以回家慢慢看、细细品。让观众在比较中,探寻传承发展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大家对西方艺术史的了解和研究。就连各具质感和韵味的老画框,都能让你写出一篇新颖别致的学术论文。

收藏,除了财力、时间和机遇,离不开“知识”、更是高度依赖“信任”二字。

吴晓平先生,是南京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他的方言栏目《听我韶韶》深入人心。他在“镜头内外”都一贯朴实随和、爱憎分明、实话直说、憨中有情,在观众心目中具有亲和力与“信任感”、是有口皆碑的“老字号”,人缘好、路子广,有感召力。这次,提升社会审美能力的活动请他主持开幕式,更是透着良苦用心,一举数得。董大可

(责编:单芳、陈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