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图片频道

朗诵艺术日渐复苏:用声音表演,演绎文字的美妙

2018年10月26日14:30 | 来源:人民网-图片频道
小字号

用声音演绎文字的美妙,朗诵艺术的复苏热潮能持续多久?

朗诵,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不仅能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也要在感情上受到朗诵者的感染。尽管因互联网的发展一度蒙尘,但随着人们逐渐恢复对心灵、对艺术的追求,朗诵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展现出愈发蓬勃的活力。时至今日,朗诵的复苏热潮仍在持续,并涌现出一批脍炙人口的朗诵艺术家。

从沉睡中醒来

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读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不幸的是,相对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国人的精神文化并未同步发展。有一组被经常引用的数据证明了国民阅读令人尴尬的现状:中国年人均读书4.58本,和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相比,相距甚远。

既然阅读量相对较低,与之伴生的朗诵自然也难以幸免。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朗诵”已经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朗诵,已经不再仅仅是朗读,而是一种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大概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提高到某个临界点的缘故,近年来大众对朗诵愈发重视起来。去年,《见字如面》和《朗读者》两个与朗诵有关的电视节目在荧屏和朋友圈搅起了一股又一股热潮。其中既有对人生价值、人生情感的挖掘,也有对纸上文字的重塑和重新演绎。那些或久远、或晚近的文字,在朗诵者的演绎下,贴近心灵,滋润人心,温暖生命。

在《见字如面》和《朗读者》的带动下,朗诵的大潮也渐渐复苏,无数朗诵者声情并茂的讲述着动人、激奋、唯美的故事,以真挚的情感感染着观众,也带给了观众无限的思考。其中,静暄作为朗诵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朗诵领域的表现也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用朗诵演绎生活

静暄,原用艺名张伊菡,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以专业课状元的成绩被特招进入上海谢晋恒通明星学校,并进行封闭式学习和培训,后又以全国专业考试第一名的出色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毕业后,她在《城市爱情》、《三少爷的剑》、《惊世情仇》、《美好生活》、《找不着北》、《杜鹃山》、《游龙惊凤》等多部影视剧中饰演了众多深受观众喜爱的荧屏角色。

息影之后,静暄并未停止对艺术的探索步伐,涉猎诗词散文创作、原创梵呗、心灵歌曲、朗诵诵读、心灵演说、书法、戏剧、禅舞等众多艺术表现形式。其中,朗诵是她的最爱之一,先后参与多个朗诵活动,并与著名朗诵艺术家们进行朗诵艺术交流活动。

今年4月3日,静暄受邀参与由北京侨商会会长、富华国际集团主席陈丽华主办的“东方善缘”古典品牌设计大宴。入场时,静暄身穿由杨惠媛设计的水墨丝绒斗篷,尽显当代女性的风韵优雅成熟和古典东方神韵。

同月,静暄受邀参与第十六届北京法源寺-丁香诗会并任朗诵表演嘉宾,与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老师、著名朗诵艺术家殷之光老师等多位著名老艺术家共同登台献艺,现场朗诵由北京市写作学会理事王苏华创作的散文诗《寄语丁香》。

同年5月,静暄受邀由北京西城区委-天桥工作委员会主办、西城区宣南文化研宄会承办的天桥端午诵读汇,和著名作家姚振声教授、著名朗诵艺术家殷之光老师共同担任端午诵读汇演出表演嘉宾,朗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名作《桔颂》。

7月20日,静暄参与《生命之源》原创心灵音乐分享会,和众多艺术家一起传递心灵的声音。

在学习型中国论坛“领袖演说之道”上,静暄以一场深情动人、充满感染力的演讲--《爱的声音》,赢得了评审团的高度认可,并荣获季军,同时助力团队拿下团体亚军。

此外,静暄还曾受邀担任由中国文联、北京老舍基金会、北京老舍研究会、西城区第二图书馆共同主办的老舍先生读书会第二期现场领读人艺术诵读嘉宾。

朗诵以最直接的方式带给观众文学以及文字以外的享受和思考,用沉稳、内敛的表演形式让观众融入其中,将现代人的情怀用声音直接表述,帮助观众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乐趣。我们尚且不知,《见字如面》和《朗读者》引发的朗诵热潮能持续多久,但可以肯定的是,静暄等朗诵者,将继续感情融汇于文字,为观众演绎朗诵的艺术,让更多观众发现文字的美妙。

(责编:陈悦、单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