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图片频道

老兵归来

2018年05月23日13:53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寻访功勋老兵,不断完善连队光荣历史,让每名官兵有了亲身触摸鲜活历史的机会。

  图为二连官兵与老连长雷豫视频连线。刘孝强 摄

  当年操作火炮时的雷豫。雷 豫提供

  红色的盒子里,静静存放着3枚老式的军功章;立功证书的“主要事迹”一栏里,字迹写在泛黄的纸张上,时隔37年,仍然清晰可见。

  军功章的主人名叫雷豫,今年已经62岁了。老人精神矍铄,尽管头发有些发白,走起路来依旧风风火火,军人的烙印,鲜明如昨。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他虽身在成都,心里却忘不了自己待过12年的那个遥远的西北边疆军营,忘不了那些穿军装的日子。

  在雷豫转业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连他的女儿都不太清楚,自己的父亲曾亲历过新疆军区某防空团二连最为荣耀的时刻,并在那个时刻担当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1978年至1981年,二连先后6次参加原乌鲁木齐军区军事演习,先后命中靶机35次,6次夺魁。1982年,二连被原乌鲁木齐军区授予“军事训练标兵连”荣誉称号。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里,时任该连连长的就是雷豫。

  作为“小兵种”专业,一个防空兵连队竟然能被冠以“军事训练标兵连”荣誉称号,作为当时的领头人,这本该是雷豫个人军旅生涯极为荣耀的一笔。但在转业后,他一直坚持低调行事的做人风格,高光时刻从不轻易示人。

  然而,毫无征兆地,一个来自边疆的电话,将这个老兵尘封已久的记忆再次打开。

  那是一个冬日的午后,正在家里整理摄影素材的雷豫,被来自老连队的电话紧紧地抓住了心。岁月漫漫,曾经金戈铁马的日子,绵绵无尽的军旅记忆,一下子又在他的心中涌起。

  雷豫也没想到,自己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再次回到老连队,与老连队的年轻战友们相遇……

  寻访是为了让荣光更加闪亮,让连史真正鲜活起来

  二连荣誉室,一面“军事训练标兵连”的锦旗,赫然陈列在厅室门口,默默诉说着连队昔日的荣光。

  多年来,每逢新兵入连、干部任职等重要时间节点,连队官兵都会在锦旗前整装列队,回顾连史,重沐辉煌。

  去年12月,又一批新兵下连。

  “荣誉倒是蛮亮的,但这些陈年往事,和自己有啥关系呢?”一位“00后”新兵的小声嘀咕,让标兵班班长马学锋无意间听到。他感觉很不是滋味,那些自己曾引以为傲、深信不疑的东西,为什么会被新战士看轻看淡呢?

  这个案例,在今年初被摆在支委会上反复讨论。支部“一班人”的分头调查结果让他们发现,除了新战士外,43%的服役超过两年以上的连队老兵,也对连史理解较为粗泛,轮廓性、概念性的多,对其中具体的人物细节了解掌握的少。

  这个连队范围内的调研,引起了“地震式”反思。在二连已经摸爬滚打了3年的连长苏博康说:“由于时间隔得太长,再加上不注意对史料的收集整理,感悟连史,往往只是干巴巴的几句话。没有血肉丰满的故事,确实很难走心入心。”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人是最鲜活的素材。但问题是,有的连史只见人名不见血肉。以雷豫为例,作为连队标兵精神形成凝结的见证人、亲历者,他的名字在连史中出现频率最高。虽然官兵们知道雷豫的名字,但对他更多的个人信息几乎一无所知。

  对此,二连所在营教导员李刚也有相同的感受:“一些连队的连史重要事实细节丰满度不高”。李刚说,二连被授予荣誉称号前后的具体细节也不够翔实,大家掌握的信息往往都是表面上的。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老一代军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一代军人正在扛起强军重任,如何在新时代强根固本、永不变色?现实的碰撞,官兵的困惑,让新一代“军事训练标兵连”官兵深切感到,传承红色基因,将连队历史变得更加饱满充盈,是他们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怀着传承接续的赤诚之心,二连官兵就此开始了一段寻找雷豫等连史亲历者的“旅程”。他们结合连队历史,认真制定了“寻访功勋老兵”方案,并将重点放在1978年至1982年在连队服役过的老兵这个范围内。在长达近3个月的寻找沟通中,他们终于了解到了雷豫的信息线索。经过请示,团队派出寻访分队专程赶往成都拜访。

  “寻访雷豫等老兵,更多的考量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给我们标定前行坐标,知道自己究竟从哪里来,在可观可感、真切沟通中,形成尊崇荣誉、接续荣光的行动自觉。”谈到寻访初衷,“军事训练标兵连”所在团政委周该成说,“未来的辉煌连接着昨日的历史,寻访是为了让荣光更加闪亮,让连史真正鲜活起来。”

  不服输、能打仗是连队的精气神

  雷豫没想到,他会以“视频连线”这样特殊的方式回到自己魂牵梦萦的老连队。

  30多年前,他作为连长,带领大家创造了这个连队的辉煌。30多年后的这一刻,他看着屏幕上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庞,心中涌动着“父亲对孩子般的亲切”。一声“老连长”,更是让他热泪盈眶。

  面对前来寻访的老连队年轻官兵,昔日的军旅记忆,一下子在雷豫的心头涌起……

  战士、副班长、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从1974年到1986年,雷豫一直在“军事训练标兵连”摸爬滚打,身份也多次发生改变,但始终不变的,是那颗爱军精武的心。

  雷豫说,他们平日想得最多的就是训练,连队的练兵氛围十分浓厚。1978年,雷豫作为班长,第一次参加原乌鲁木齐军区防空兵演习。那时候,雷豫主要充当四炮手的角色,负责航路航线标定工作。演习开始前,雷豫觉得单单掌握一个炮手的技能不行,如果是在战场上,万一其他炮手阵亡了,这仗就不打了吗?所以,别的炮手在练的时候,他就留心看;别人闲下来的时候,他还反复强化练习。最后,其他5个炮手的技能,雷豫也全部掌握了。

  作为“军事训练标兵连”的老连长,雷豫在谈及缘何能够数次夺魁时说,当兵必须聚焦练兵备战这个主业,而聚焦主业,就要有精益求精、敢于较真的精神,当时的官兵就是时刻保持着这样的劲头,才有了后来的成绩。“学专业的时候,凡是弄不明白的,都要反复询问,有时候为了搞清原理,大家还动手拆过火炮,齿轮与齿轮如何联动都要搞清楚,最终都对火炮的性能了然于胸。”雷豫说。

  据雷豫介绍,后来的多次演习中,能实现单炮命中靶机的,只有“军事训练标兵连”一家。

  他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就是持续发扬“打靶靶开花,夺旗旗安家”的标兵精神,不服输、能打仗就是连队的精气神。

  “老连长,请您放心,我们一定把标兵连的连队精神发扬下去,在新时代履行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职责使命……”视频连线时,现任连长苏博康代表全连官兵表达决心,雷豫的眼睛湿润了,连声说“好样的”。他鼓励连队官兵刻苦训练,继续书写“军事训练标兵连”新的篇章和精彩。

  “寻访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紧迫的任务是接续传承”

  当年,“军事训练标兵连”的官兵心中的榜样是谁?他们又是向谁学习的?不经意的一问,揭开了又一部辉煌史册的一角。

  1950年8月,遵奉毛主席进军西藏的命令,由7个民族136名官兵组成的进藏先遣连,从新疆和田地区普鲁村出发,历经一个多月的高海拔行军,最终到达西藏阿里境内,先后有63名官兵长眠在阿里高原。后来,先遣连被授予“进藏英雄先遣连”称号,每人记大功一次,并授予“人民功臣”勋章、“解放大西北”奖章各一枚。自1927年解放军建军以来,这是唯一一支每人记大功一次的建制连队。

  进藏英雄先遣连,与“军事训练标兵连”同属一个师。年初,他们的故事被战士业余演出队编排成了名为《劲旅魂》的情景剧。巡演期间,那一个个鲜活的血肉之躯和铮铮铁骨,引起了“军事训练标兵连”官兵们的深深触动。

  同先遣英雄们一样,雷豫等老一代官兵,也用青春和热血写就了属于他们那一代军人的荣光;如今,新一代官兵同样要在强军兴军征途上,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辉煌。

  学连史,讲传统,铸军魂。今年以来,在喀喇昆仑山脚下的这座军营里,“军事训练标兵连”的官兵,一直在常态化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知识竞赛、读书演讲等群众性系列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官兵铁心向党、卫国戍边、崇文尚武的好作风,让标兵精神永不褪色。

  “军事训练标兵连”所在团还注重发挥标兵精神的示范引领作用,每当重大任务来临、训练阶段转换等时机,都会组织参观标兵连连史馆,举行宣誓仪式,让“打靶靶开花,夺旗旗安家”的标兵精神,成为激励大家干事创业的动力。

  寻访及视频连线过程中,雷豫等老一辈军人还原的连史、展现的矢志精武本色,深深感染着连队新一代官兵。寻访活动结束后,在“军事训练标兵连”连史馆里,连队专门开辟了一个场地,择机播放老兵们的口述历史。这个场地的名称,他们郑重地称呼为——“我们不能忘记”。

  以“军事训练标兵连”为主体,该团还组织了一场“寻访·铭记”主题报告会,让参与寻访的人员谈经历、讲体悟,在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互动中提高活动教育效果,学习标兵精神、接续传承老兵本色的活动,在该团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寻访慰问不仅仅是和老兵说说话、唠家常,更重要的是传承和发扬前辈们的光荣传统,这才是最大的意义所在。”谈及寻访老兵的经历,刚刚任职满一年的排长王志权说,自己将向老一辈官兵学习,时刻用标兵精神激励自己,在边疆军营奋力书写自己的精彩篇章。

  “寻访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紧迫的任务是接续传承。”回顾评点“军事训练标兵连”开展的寻访功勋老兵活动,该师一位领导十分赞同和欣赏,他说,让红色血脉始终在官兵胸中流淌,才能激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铸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铁雄师。

(责编:单芳、陈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