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图片频道

转型之路:不能“1+1”,而要把“1”变成“2”【2】

2017年10月11日14:18 |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小字号

  西部战区空军某部暗夜出击。

  要有一股换羽重生的勇气

  ——倾听陆军某空中突击旅三名官兵转型故事里的强军心声

  ■解放军报记者 周 远 通讯员 张明明 张 宇

  “你刚来时能睡着觉吗?”

  来到陆军某空中突击旅采访,记者常被一阵阵轰鸣声惊醒。去训练场的路上,从某高炮团分流到该旅的一位干部笑着说:这里直升机从早飞到晚,刚来时也不适应,后来慢慢就习惯了。

  作为一支新组建部队,发展之路没有人置身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转型故事,这比“适应直升机轰鸣声”更复杂、更艰难,甚至更让人有痛感。

  “看似驾轻就熟,实则成了小学生”

  采访旅长武自强,不得不在飞行塔台。

  “实在抱歉,有飞行任务我就必须来这里。现在政委在作战值班,其余常委有的在野外驻训,有的在组织接装,有的在带队演习。”武自强寥寥数语,勾勒出了该旅火热的实战化训练场景。

  记者之前了解,这次改革对武自强的冲击较小:除了职务从团长变成旅长外,他的宿舍、办公室、周围环境都没变。

  “看似驾轻就熟,实则成了小学生。”武自强坦诚地说,“当上旅长后,有战友打来祝贺电话,可他们不知道我面临多少挑战。”

  ——专业增多:武自强是有30多年兵龄的“老飞行”,熟悉陆航部队几乎所有专业,然而改革后旅里出现了工兵、炮兵、防空兵等多个兵种,新增数十个专业。

  ——任务复杂:转型为空中突击旅后,自身有了地面攻击分队,指挥员需要考虑独立完成空地一体的作战任务。

  ——缺乏经验:空中突击旅是这次改革的新生事物,没有前人经验供借鉴,平时怎么训练、战时怎么保障、空地怎么协同等问题,都需要一点点探索。

  武自强这个“小学生”当得非常努力:20多本军兵种专业知识书籍,摞在一起有一尺多厚,自己加班学习背记;当兵蹲连,他主动到突击步兵连,边掌握基层实情边学习火炮操作、掩体构筑等技能……

  望着飞翔的战鹰,武自强告诉记者,他有一个“小目标”:尽快把突击步兵所有的武器打一遍,装备开一遍。听到这,前来检查的一位将军表示赞同:在转型重塑的大潮中,每名指挥员都应该有当“小学生”的意识,都应该树立自己的“小目标”。

  “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先把自身的‘1’变成‘2’”

  峡谷深处,数架运输直升机搭载着突击步兵,在武装直升机掩护下,快速向预定地域隐蔽突进。

  “山区气流不稳,搭载兵力进行超低空飞行,难度很大。”直升机三营七连连长关键的话,透出此次演练的惊心动魄。

  关键既是连长,也是一名飞行员。谈起转型重塑,他对记者说:“从陆航团到空中突击旅,变的不只是单位名字。”

  “以前,我们是单一的飞行部队,训练重心在飞行技术上;而现在,机降破袭、封锁夺控等战术课目逐渐成了连队训练的‘重头戏’。”关键告诉记者,连长不仅要选择突击航线、自主判明情况,还要时刻考虑到步兵战斗行动,密切搞好协同。

  说到这,关键回忆起自己第一次驾驶直升机搭载突击步兵训练时的情景。

  那天,突击步兵登机后,风向突然发生偏转。由于飞机载重增加,起飞并非预想那么简单,关键迅速调整机身,果断采取U形起飞,这才顺利升空。没想到“意外”才刚刚开始,飞机悬停,突击步兵从一侧舱门实施索降,飞机开始摇摆不定,让他一时有点招架不住……

  面对一连串的新情况新问题,关键意识到:飞行员已不再是单纯飞行的个体,而是协同作战的一员。走进连队学习室,书桌上摆满了关于兵种协同、步兵战术等书籍,记者随手翻开一本,上面作了不少标记。

  指着书本上的标记,关键意味深长地说:“空中突击旅绝不是直升机部队与地面部队的‘1+1’,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先把自身的‘1’变成‘2’。”

  “我不得不重新思考,怎么才算是一个好兵”

  直升机隆隆的轰鸣声中,绳降着陆的一名下士干净利落的作出出击手势,其他突击队员迅疾展开战斗队形……

  训练结束,记者找到了这名下士,他叫王祥宜,是某突击步兵连的一名班长。他告诉记者,从原来地上跑的步兵摇身一变成为乘坐直升机的突击步兵,表面看着更威风了,实则背地里吃了不少苦。

  “我不得不重新思考,怎么才算是一个好兵。”王祥宜坦言,原来在步兵连打得准、跑得快、投得远的就是好战士,现在只掌握这些根本算不上合格兵。

  绳降、索降、机降是突击步兵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第一次绳降训练中,王祥宜由于贴绳太近,面部被磨破,落地时鲜血已经流到了下颚。

  难关何止一个?空中突击旅的战士不仅要会绳降机降,还要考虑下来怎么打。

  读书籍、看资料、查文章,王祥宜发现,未来的战争不掌握多种侦察手段、不掌握信息化装备操作使用、不学会识图用图,战场上机降敌后就是“羊入虎口”。

  王祥宜托连长向机关借了一部某型单兵指挥信息终端,粗大的手指在“豆粒大小”的按钮上反复操作。操作失误、装备出现故障、专业术语不懂……王祥宜训练越深入,遇到的困难越多。

  “我真的能成功转型吗?”每到这时,王祥宜总想起军史馆里的一段记载: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在天津构筑了号称“标准工事”的民权门,却被王祥宜所在部队前身用时3分钟攻克。

  “转型再难,有先烈们杀开民权门难吗!”回望历史,王祥宜们怎能不奋进向前?

(责编:单芳、陈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