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伤“敌人”一兵一卒竟获胜,原来都靠它!【4】

【查看原图】

  强军之声

  紧握指挥体制改革这把“胜战之钥”

  ■张西成

  西方学界对一战及二战期间100多个著名战例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指挥系统对战局胜负的作用,相当于参战部队战斗力总和的40%。

  正因为组织指挥如此重要和关键,历史上那些高明的决策者无不把改革的矛头指向指挥体制。拿破仑时代,工业革命的持续发生,使兵力兵器的大范围机动作战成为常态,但司令官仍站在高坡上,靠一根鞭子一把剑指挥全军的方式,大大限制了部队战斗力的发挥。于是,拿破仑创立了书记官、传令官的指挥体制。这个做法虽然原始,但在那个时代已属了不起的发明创造。

  当今时代,面对世界军事革命的风起云涌,面对战争形态及作战样式的深刻变化,习主席高瞻远瞩、果断决策,再一次把改革的突破口,放在了打破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和大陆军体制上;下的第一手重棋,就是构建“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领导指挥体制,从而使运行了几十年的总部制成为历史,15个军委机关部门全新登场;喊了多少年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忽如一夜春风来”,5大战区一下子展现在世人面前。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的创建,无疑为走向成功打开了一扇沉重的门。如果此门不通,一切都是空谈。然而,要真正发掘里面的精髓、窥探里面的精彩,进而开拓出一条联合制胜的阳光大道,就片刻不能躺在门口睡大觉,必须把下篇文章做足做实。

  历史上著名的“英格尔斯效应”提醒我们,一个国家或行业即使有先进的体制机制,但如果缺乏赋予其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现代体制机制的人自身还没有从观念、思想和行为上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那么仍可能出现“传统人”扭曲现代体制机制的现象。显然,对于我军已经搭起的新的“中军帐”,支撑它的只能是具有联合作战意识的全新的现代人。

  “我们要求有大的作用的战争指导者”,这是毛泽东对我们的教诲。若是一个指挥员“只能适应于一定兵团、一定地方和战争发展的一定阶段,这叫做没有进步和没有发展。有一种人,抱着一技之长和一孔之见,再也没有进步,这时革命虽则在一地一时有些作用,但是没有大的作用”。从当前情况看,抱着一技之长、一孔之见、一己之利者仍不少,与联合作战指挥的要求不相适应,一定程度上影响新体制效能发挥。

  千军万马看指挥。经过改革洗礼的指挥员和指挥机关,此时此刻都应扪心自问:党和人民赋予了指挥打仗的重任,一旦战斗今夜打响,自己能不能指挥、靠什么指挥、怎样指挥?清醒地回答好这一问题,才能倍感压力、倍增动力,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1】【2】【3】【4】
来源:中国军网  2017年10月10日09:02
(责编:单芳、陈悦)

相关图集

查看更多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