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说:“看五百年的中国去北京”。北京有什么?请看——

北京:燕蓟大地融古新

【查看原图】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9月20日10:31

图为北京慕田峪长城层林尽染,秋韵迷人。
卜向东摄(新华社发)

北京怀柔雁栖湖曾多次见证中国的主场外交,被称作“国际会都”。

(新华社发)

北京中轴线鸟瞰。(资料照片)

  “看五百年的中国去北京。”2015年9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市参观林肯中学时对课堂上的学生们如是说。

  1年后,118名林肯中学师生应习主席之邀来华访问,他们口中这次“改变人生的旅行”的最后一站便是北京。“没想到这里不仅有故宫、长城等名胜古迹,还有很棒的现代都市风光。”美国女生克拉利萨有些意外,“中国真是一个丰富多彩、风格多样的国家,壮观得令我震惊。”

  正如他们所看到的那样,中国的古都北京,厚重又不乏新潮,正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1  数百年建都史阅尽沧桑

  古都北京,有着绵长灿烂的历史文化。

  它是北方地区中心城市、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11世纪中期,武王克商,分封诸侯,史载“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奭于燕”。从此,北京的历史迈入“方国都邑”的新阶段。自此之后,无论名谓和辖制区域如何变化,燕蓟、涿郡,或是幽州、范阳,这里都以北方地区战略要地的面目闻名于世。

  它是封建社会的王朝首都。公元12世纪中叶,金朝海陵王完颜亮迁都燕京(今北京),改称中都,从此北京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一个重要王朝的正式首都。此后,蒙古铁骑点燃屠城烈火,中都宫城付之一炬。随后,元世祖忽必烈开始营建元大都。新都城的建筑规制完美体现了中国封建帝王之城的理想布局,超前的开放式街道规划格局一直沿用至今。随后的明、清两代在这里营建起规模庞大、巍峨壮丽的帝王宫殿建筑群。

  它是3000年未有屈辱与闹剧的见证者。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纵火焚毁万园之园“圆明园”,威逼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在城内公开抢劫,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庚子赔款数额巨大;即便清帝逊位、封建帝制终结也并未使这个文明古国从泥潭中走出,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日军侵华又使得这座城市、这个国度陷入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中。

  它是国运重振的守望人。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中国社会各阶层寻求救亡新生可能的尝试在这座城市先后发生。历经百余年的探索与努力,中国人民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天换地,迎来新中国的诞生。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由此,北京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3000余年建城史,800余年建都史,栉风沐雨下的古都北京古朴沧桑。

  2  新动力新发展彰显智慧

  物换星移,今天,古都北京展露出了蓬勃的新意与生机。

  疏解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彰显新智慧。

  “前二十多年,小井村一门心思地‘聚’,纸箱厂等小厂子、小门脸从零扩大到了上百家。”回忆起前些年的发展,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乡小井村党总支书记王学军很有感触。摊子越铺越大,可到头来才发现问题多多,安全隐患、村民幸福指数、企业发展都亮起了红灯。“最近三四年,小井村转变思路开始‘疏’,小厂子又从上百家向零回归。由‘聚’到‘疏’,小井村未来的路通了。”

  像小井村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北京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凸显。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明确了新时期首都建设“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作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此后3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研究北京的建设与管理、发展与规划,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部署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指导新版城市总规制定等。

  连续4年,北京把京津冀协同发展列为市委市政府工作日程上的头等大事,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退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1836家,整治“散乱污”企业6912家,调整疏解商品交易市场421家,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有效改善。

  北京与津冀两地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重大产业合作项目的带动下,北京对津冀的投资呈井喷态势,2016年,京企在津冀的投资达到2039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3.4倍。更值得欣喜的是,“凡事想着天津、河北”,成了北京职能部门的常态。一位市政府干部笑着说“现在一周认识的河北人,比以前一年还多。”京津冀过去“地相接”,如今“人相亲”。

  转变发展方式、打造创新之都,触发新动力。

  成立两年就吸引近百家企业入驻的创业公社·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几年前还是聚集了上千家服装批发商贩的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如今,创新创业已成为中关村这一巴掌之地的显著标识。“如果说中关村最早是个电子大卖场,后来是一个超级软件园,现在就是一个超级孵化器。”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负责人夏艳红感慨道。

  中关村的全新实践正是近年来北京调整产业布局、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缩影。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组成“三城一区”,成为北京创新发展的主平台。5年来,在京单位主持完成的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奖项近400项,占总数的31%左右。高技术产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成为促进首都经济平稳发展的“中流砥柱”。

  3  扩交流传文脉大展风华

  有效挖掘内生动力的同时,北京的国际交流也如火如荼。

  2015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启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经过两年的推进,一些变化悄然发生。例如,全球最大的银行卡支付机构落户北京;首家由外资控股的飞机维修公司在首都机场落地;外商独资的演出经纪机构开始设立;第一家混合所有制的对外专项出版公司投入运营,现在已经向16个国家,以20多种语言进行图书和影像的发布。2017年上半年,生活性服务业新设外资企业增长31%。“北京服务”展示出巨大活力和潜力。

  连续在北京上演的主场外交、重大赛事和文化活动,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通过2008年奥运会、2014年APEC会议、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北京向世界发出邀请和倡议,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北京人的热情好客有力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融。“咱是东道主,遇到外国朋友,别的不说,先来一句‘Welcome to Beijing’!”北京朝阳区团结湖街道60岁的志愿者张桂琴10年前开始学英语,目前已经能流利地用英文指路了。2016年,林肯中学访华团的团员安东尼奥·马德里加尔手脚并用登上长城,兴奋不已,他说:“这里的每一处景点、每一个场景、每一分钟,我永远不会忘记。”归国后他们中大约40人积极寻求奖学金或学生交流项目,有意到中国深造学业。

  在高速奔向美好未来的进程中,北京也力图从新意里留住古韵。

  “这水道可有年头了,好几十年静默地下,这些年才重见天日。”说起住家附近的玉河,周边居民都很高兴。玉河开凿于元代,主要用于漕运。明清时期,被圈入皇城供排水系,漕运功能消失。后来,随着历史和环境变迁,这里逐渐断水被改为暗渠。2007年,玉河古河堤遗迹被发现。经过发掘与修复,玉河垂柳拂岸的美景重现。

  玉河的复建并非孤例,北京城市的保护正稳步有序推进。明清皇城、明清四重城郭构成的独特老格局,要整体保护;六海相映、八水环绕的历史河湖体系,要逐步恢复;中轴线整体保护与申遗,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将这一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而在众多被保护的历史遗存中,有一件特殊又颇有寓意。

  4根耸立在汉白玉柱石上的红色立柱,3道金龙合玺彩画的门额,组成了古色古香的牌楼,中间蓝色匾额上刻写着三个金色大字“景德街”。移步近观,却颇有玄妙之处。正面的彩绘鲜艳夺目,背面则是古旧斑驳。

  走进首都博物馆,每一位参观者都会被眼前这座高大的“双面”牌楼吸引。这件文物原是位于北京阜成门内历代帝王庙前的牌楼。上世纪50年代,因城市扩建、方便交通考虑,该牌楼拆卸后保存。本世纪初,首都博物馆新馆落成,“景德街”牌楼修复入馆,正面按照原牌楼的修饰风格绘制了彩画,而背后则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未加任何修饰,保留了古朴的原貌。

  这座牌楼的两面,一面色彩缤纷,一面古老悠远。

  北京,这座不朽之城,亦是这样同时上演“古”与“新”的华美交响曲。

(责编:单芳、陈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