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看绩效,管住花钱“打水漂”

【查看原图】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2017年06月15日11:24
麻辣财经:财政资金看绩效,管住花钱“打水漂”

繁育苗木491.1万株,建设示范林7762.3亩,完成巢箱制作5000个,布设5000个,喂食台布设100个,投放冬季鸟食0.5吨,人工水源地施工82处。

您看,这数据够详细吧?连布设了多少个喂鸟台,投放了多少斤鸟食都一清二楚。哎,为啥不统计一下这些台子上的鸟食,有多少只鸟吃了?哈哈,这个还真没有,因为根本没办法数清楚啊!

不少围观群众好奇,上面这个“明细表”是干啥用的?麻辣姐现在公布正确答案:这是辽宁省对财政资金项目展开的绩效评价。

2016年,辽宁省承担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15个,共投资1800万元。今年4月,按照国家林业局、财政部的相关要求,辽宁省林业技术推广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对项目的实施成果进行的“预验收”,上面的数据就是财政资金换来的成果。

对财政资金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近年来逐渐增多。就在前两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公告,将于近日起开展2017年度科学基金绩效评价工作,选择青年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作为整体评价对象进行绩效监测和评价。

财政资金是纳税人的血汗钱,钱是怎么花的?花到了什么地方?取得了哪些成效?这些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然而,在一些地方财政资金乱花乱用,甚至“打水漂”的事情并不少。日前,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结果显示,审计抽查的30个贫困县中,7个县的34个扶贫项目未实现预期扶贫效果,涉及资金1687.62万元;还有16个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试点工作推进不力,5.65亿元涉农资金闲置1年以上。该花的钱闲置不用,实际上也是一种浪费。

财政资金如何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将每笔钱花在明处、用出实效?麻辣财经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财政预算,正从“对账单”转向“成绩单”

财政资金管理,预算是“龙头”。作为“国家账本”,财政预算不是由谁“起草”的,而是对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收支的安排汇总。近年来,随着预算公开力度的加大,老百姓对“国家账本”的了解也在加深。

比如,今年“三公经费”减了多少,民生投入增加了多少,养老金又涨了多少,都能从“国家账本”里找到答案;政府花的每一笔钱,也都是按照“国家账本”来操作的。预算里规定的扶贫资金,如果有人拿去建了楼堂管所,那就属于挤占挪用财政资金,肯定是要被问责的!

编制好财政预算,就等于定好了收支的“盘子”,政府的钱从哪收、往哪儿花,一目了然。可是,钱花得到不到位怎么办?花出去效果不好怎么办?如果花了100元钱,却只干了5元钱的事,显然是不可以的。老百姓自己家花钱,还要算计一下值不值呢!

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王克冰介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财政资金的本质特征,公众不仅关心财政的钱花在何处,更关心钱花得怎么样、取得的效果如何。公开预算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等信息,能够很好地回应这些关切,是公众监督政府的有效切入点。

2016年,财政部选择了15个中央部门,开展绩效目标的执行监控试点。同时,对25项重大民生政策重大专项支出,开展了重点支出评价,范围涵盖教育、社保、农林水这些重点领域,资金达到3092亿。开展如此大规模的绩效评价,财政部还是第一次。

去年,有69个中央部门公开了绩效评价进展情况,24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项目的绩效评价报告。今年,中央部门预算首次将10个重大项目向人大进行了提交,包括将高层次人才计划、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公共卫生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每个项目都明晰了它的绩效目标和指标。

从地方上看,绝大部分省份都已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广东是最早开展预算绩效的省份,2017年向省人大报送的部门预算,500万以上的支出项目,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省级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资金等,都设立了总体绩效目标。2017年,湖北省首次向人大报送重点绩效评价报告。大型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是免费还低收费?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得咋样?这些关系到民生的重点项目,都要进行绩效评价。

2017年,北京市实现了预算绩效目标的大规模公开。全市196个政府部门,所有500万元以上项目的绩效目标,都对社会公开。而且,“花钱问效、无效问责”,绩效目标审核不通过,一律不能批复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低于“一般”的,将核减下年度的预算资金。

这些绩效评价结果,对各部门完善决策、改进管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财政预算正从“记账单”向“成绩单”转变。

“公开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有助于公众监督政府的财政效率,增强政府的公信力。一个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群众满意程度等,都可以作为绩效评价的量化指标,让老百姓、纳税人清楚钱花到哪里去了,产生哪些效益。”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泽彩表示。

未来绩效管理的范围,应覆盖到所有财政资金

接下来,应该如何推进绩效管理?日前,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举办“中国预算绩效管理论坛”,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专门研讨。

“好的政府有两个标准,一是公共利益至上,二是有效率。预算绩效管理,是整个国家治理的核心。”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表示,中国的预算绩效管理进入了法制化的轨道,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是政府资本性支出的大头。把它纳入绩效评价范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白景明说,去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约是18万亿元,如果通过绩效评价节约一个百分点,那就是1800亿!资金数量相当可观。去年开展绩效评价的财政资金超过了3000亿元,增长很快,但还有很多资金没纳进来。

比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医保这块有资金浪费。但这个浪费性支出不是政府浪费的,而是有些投保人随意报销造成的,这里面有道德风险问题。医保资金怎么进行绩效管理,如何控制道德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在公开数量和详细程度上,目前绩效评价还存在不足。未来应将绩效管理的范围,逐步覆盖到所有财政资金;将绩效评价重点由项目支出,拓展到部门整体支出和政策、制度、管理等方面,把有限的资金分配好、使用好、管理好。”白景明强调。(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李丽辉)

(责编:陈悦、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