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图片频道>>摄影动态

展览|“时代光影 致敬母亲”影像巡展作品选登

未知
2019年11月26日12:55 | 来源:影像中国网
小字号

“时代光影 致敬母亲”影像巡展是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之一。项目梳理了近百年来以“母亲”为标签之一的中国女性在时代变迁中的角色与形象演变,聚焦建国后中国女性(母亲)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感人瞬间,以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公益性巡回展览的方式,引导观赏者重温革命历程、追溯发展道路、共鸣和谐生活,以此作为向新中国七十华诞最诚挚的献礼。

“影像诞生之初的母亲”、“母亲的乳汁,滋养了中国革命”、“母亲走出家门,建设新中国”、“改革开放,母亲走进新时代”、“特邀作品单元”、“独立视觉单元”展出知名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拍摄的作品及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共计300幅,向观众呈现“母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精神面貌和不屈的灵魂。

前 言

“母亲”——这是一个天然就带有温度的称呼,它是温暖的怀抱,是倦鸟的茂林,也是危险来袭时奋不顾身的血肉。影像艺术诞生不过百余年,无数摄影家将镜头对准不同母亲的身影,这让我们可以在重温历史的同时关照当下,也在凝固记忆的瞬间得以捕捉情感、品味精神。

从齐鲁大地出发,我们在影像的世界里探寻“母亲”这个概念的底色。

她是素色的。是老照片里家族合影中的一处角落,是妇女解放进程中不屈的抗争,是剪短了的头发和越来越清明的眼神,是放开的小脚和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的坚定步伐。

她是红色的。是在中国革命的特殊时期里,用鲜血凝结成乳汁,哺育自己的儿女,也哺育革命后代、烈士遗孤甚至八路军伤员,是“沂蒙红嫂”和“胶东乳娘”,也是战火纷飞中,不同地域里,相同的坚毅面庞。

她是蓝色的。是像天空一样广袤的包容和大海一样深沉的博爱,用敬老孝亲的坚持、抚育子女的细致、勤俭持家的坚韧,诉说为人母、为人女、为人媳的亲情眷顾与蕙质兰心。

她是彩色的。是新时代色彩斑斓的世界里,终生学习的奋进身影、参政议政的审慎立场、科学教子的共同成长、健康生活的不懈追求,是用她们的肩膀,挑起无数小家的“中国梦”。

她们,从历史中走来。

她们,从这里走向未来。

第一章:影像诞生之初的“母亲”

摄影技术在19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视觉观看方式。作为舶来品曾饱受非议,尤其在女性影像的呈现方面,礼教与迷信都成为女性影像大众化的桎梏。例如1905年3月3日《申报》曾刊发一则照相馆的广告:“如果你有女儿,我们严格遵守男女授受不亲的礼节,由女摄影师拍摄。”而到了20世纪20-30年代,伴随机器大工业时代的来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女性作为主体形象登上大众舆论的顶峰,如《新青年》杂志就曾开辟“女子问题”专栏,聚焦女性教育、人格、性别平等问题。

在本单元中,这些来自20世纪初的老照片,为我们勾勒出了那个年代“母亲”形象的变迁。从“家庭、生育、母以子贵”的关键词,到越来越多的年轻母亲走出家门、走进镜头,渐渐,她们不仅是孩童成长蒙学的启迪者,还是社会生活中的女学生、女职员、女运动员……对女性职业的呈现是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建构过程。或者也可以说,因为有了摄影技术,中国“母亲”走向更大世界的步伐,得以被记录。

小时候,我问妈妈:什么是“祖国”?

妈妈说:“祖国”,就是很多很多人的“妈妈”,很多很多人的“家”。

后 记

感谢影像这种形式,在还来得及的时候,为我们记录下每一张平凡面孔背后动人的故事。

在筹备这次摄影展的过程中,我们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上千张图片,它们无一不是用真挚的情怀铭记着时代变迁中的帧帧细节;我们也和摄影家一起跋山涉水,寻找那些还健在的身影,含着泪,听她们讲那过去的故事;我们来到乡村、走进学校、驻足社区……在“致敬母亲”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人民万岁”的要义!

我们要把最深沉的敬意献给她们:是她们,用乳汁滋养了中国革命;是她们,用双手建设出美好家园;是她们,把“爱”从小家播撒到大家。

我们也要把最深沉的爱献给她:是她,张开手臂护我们和平安宁;是她,步伐坚毅带我们阔步前行;是她,挺直腰背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坚定无畏!

她们,是我们的来处。

我们,是她的希望。

致敬母亲!

致敬祖国!

允许转载,转载时请标注来源和作者。

稿件一经选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网免费将其使用于本网或与本网有合作关系的非赢利性各类出版物、互联网与手机端媒体及专业学术文库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权问题及其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责编:单芳、刘军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