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運動而生,滿足國人‘心’期待”

雙臂后抬,不足10米的特殊跑道上,25歲的陳麒宇一躍而起,運動員出身的他,跑步姿勢標准有力,來回幾趟后,身旁的足底壓力分析系統滴滴作響。
“心動才會行動。我很喜歡運動,所以才會來廈門工作。這個城市很‘動感’!我很期待在這裡的新生活。”
運動科學實驗室內,工作人員使用腳底採模機器進行步態分析。蔣雨師攝
“好!足底受力較為平均,碳板鞋底要加強足弓支撐。”手指清點鼠標,數據被工作人員實時傳送到鴻星爾克研發部門,再過不久,一雙為專業運動員定制的跑鞋就可以被送到陳麒宇手中。
“在這裡,運動員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身體特征的運動裝備,我們聯合鴻星爾克打造‘科技新國貨’,不斷開展裝備測試,跑鞋水准已然躋身國內第一方陣,探索出了新的戰略方向。”上海體育大學運動技能研究中心教授伍勰說。
成立於2000年的鴻星爾克,確立了“科技領跑”發展方向,承載了不少國人對於國貨的回憶。近年來,企業在產品科技創新上持續發力,已擁有近300項發明專利。亮眼的數據見証企業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的探索與變革。
服裝生產中心,工作人員正在智能化生產線上忙碌。蔣雨師攝
創新上精益求精,生產中數智立身。走進鴻星爾克長泰生產基地,映入眼帘的便是縱橫交錯的“神奇”懸空軌道——一條跨越原料端與生產端的空中流水線,在數控的推動下,有條不紊地將一塊塊衣料,精准地輸送到相應的工位上,每一道工序的車工們忙碌有序,整個車間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場景。
不遠處的智能物流中心 ,一台台機器人正將貨品精准投送。“智能化生產、物流設備投用后,以前的‘人找貨’,變成了如今的‘貨找人’,工作效率提升了8倍,產品質量也更有穩定性。”鴻星爾克高級物流主管林能杰表示。
物流中心內,工人們正在進行分揀。王漢冰攝
物流中心內,智能撿貨機器人在工作中。蔣雨師攝
一把豐收之后的玉米秸稈,與富有個性的運動服,可以產生怎樣的奇妙聯系?鴻星爾克給出了答案——玉米秸稈經過工藝再造為纖維材料,應用於面料編織中,既輕盈透氣,還低碳節能。這成為企業綠色發展的印証。早在2018年,鴻星爾克就著手開展將咖啡渣提煉成紗線等新材料的研發,著力提高生產環節對節能環保的貢獻率,並加大對咖啡渣、大豆纖維、玉米杆等生物型材料應用,以綠色、創新、可持續發展理念,引領企業實踐創新。
與消費者同行,也為人民奔跑。口耳相傳的好口碑,是鴻星爾克最珍視的財富。近年來鴻星爾克先后參與數十項社會公益活動,獲得網友肯定稱贊。
“配速4分38秒,突破了新記錄!”冬日暖陽下,剛剛跑完10公裡競速的曹波,面露喜色,腳上穿的,正是入手不久的鴻星爾克首創公園跑鞋。作為成都跑步公園俱樂部負責人,曹波總是願與自己的“跑友”分享一句話:“為運動而生,滿足國人‘心’期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