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丨一切為了人民健康——醫衛工作者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門診病房、手術台前、鄉鎮衛生院……在救死扶傷的第一線,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全國近1400萬名衛生與健康工作者支撐起世界最大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在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總醫院便民門診窗口,群眾在咨詢特殊病種報銷情況(2022年1月14日攝)。新華社發(許琰 攝)

走進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總醫院一樓大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一行大字躍入眼帘。在這裡的慢性病管理中心,系統正在對全區十幾萬居民的健康數據進行動態分析、評估,並根據病情進行差異化管理。

三明醫改,全國聞名。2012年以來,這裡以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為切入點,在市、縣、鄉、村統籌推進醫藥、醫保、醫療“三醫聯動”改革,體現了人民至上、敢為人先。

“這些年,群眾感受最直觀的是藥價降了、醫保報銷多了、看病方便了、健康更有保障了。”沙縣區總醫院黨委書記萬小英深有感觸,“面對群眾的新需求,我們要想方設法當好健康‘守門人’,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人民健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標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完善衛生健康體系,我國衛生健康事業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江蘇省鎮江市世業鎮,浩浩長江中的“一座小島”。過去,全鎮約1.4萬名群眾“既怕病要命,也怕交通要命”。

這是江蘇省鎮江市世業鎮衛生院(2020年8月20日攝)。新華社發(胡小忠 攝)

在世業鎮衛生院,健康小屋裡的一張照片記錄著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前來考察時的情景。“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衛生院院長胡小忠說,這些年來,我們把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謹記在心,努力建設現代化衛生院,爭做示范,讓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基本醫療服務。

衛生院與鎮江市級醫院聯動設立“全科—專科聯合門診”,市級醫院專家定期來島上服務﹔成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走村入戶定期開展居民健康管理干預工作﹔成立視頻會診中心,遇到疑難雜症,隨時能與省、市級醫院開展多學科的“雲會診”……如今,世業鎮居民在衛生院門診就診率達到83.7%,一年門診量有5.67萬人次。

放眼全國,一組組數據也勾勒出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的十年飛躍:90%的家庭15分鐘內能夠到達最近的醫療點,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6億,孕產婦、嬰兒、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

9月28日,湖北武漢,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湖北展上,“人民英雄”張定宇的國家榮譽稱號証書引人矚目。

疫情發生后,張定宇沖鋒在前身先士卒,帶領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干部職工,共救治280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為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作出突出貢獻。

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動身前往北京前,張定宇心中滿是使命感:“以身許黨,將以堅忍執著的理想信念,為黨和人民的衛生健康事業奉獻自己的一切。”

建設健康中國,一個都不能少。

診斷難、治療難、費用高,曾經讓全國2000萬名罕見病患者身陷困境。如何為他們帶來希望之光?

嘉賓在北京協和醫院學術會堂舉行的《罕見病診療指南(2019年版)》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2019年2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作為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的國家級牽頭醫院——北京協和醫院致力於不斷推進破解罕見病防治難題的“中國方案”。最新信息顯示,由北京協和醫院負責建設的中國國家罕見病注冊系統目前已建立200余個罕見病研究隊列,登記近7萬名罕見病患者,“一站式救治方案”讓患者平均確診時間從以往的4年縮短到不到4周。

北京協和醫院院長、中國罕見病聯盟副理事長張抒揚說:“醫者每前進一步,就能多救一批患者!大醫為民的情懷,就是我們永恆的追求。”

醫者仁心,護佑生命。不管在戰“疫”一線,還是回歸到常態化的科學研究和醫療診治,黨的二十大代表張伯禮院士始終滿懷激情。

張伯禮說,中醫藥傳承是堅定文化自信的活態傳承,要讓這一中華文明瑰寶代代相傳,傳承人要持續學習中醫經典,同時博採眾長,切實提高中醫臨床療效,將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和技術專長整理升華以利后學,更好為人民健康服務。

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是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必須一以貫之的基本要求。要用精湛的醫術挽救更多病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肝膽胰外科醫學部主任劉榮幾十年如一日,在肝膽胰腫瘤治療領域攀登醫學高峰。

“老師吳孟超九旬高齡依然堅守在門診和病人的病床前,這給我們樹立了榜樣。做備受尊敬的‘大’醫生,不僅要醫術精湛,更要時刻把患者裝在心裡,不斷為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貢獻。”劉榮說。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國家衛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是黨和國家重視人民生命健康的鄭重承諾,也是醫務工作者的根本遵循。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廣大醫務工作者牢記囑托,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正奮力書寫守護人民健康的新篇章。(新華社記者陳芳、董瑞豐)

在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萬春鎮天鄉路社區居民家中,家庭醫生楊靜(右)在詢問居民葉茂群近期的身體情況(2022年5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在山東省棗庄市婦幼保健院兒童ICU病房,醫護人員為完成靶向治療藥物諾西那生鈉的4歲脊髓性肌萎縮症患兒加油鼓勁(2022年1月1日攝)。諾西那生鈉注射液是我國首個獲批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症的進口藥物,2019年進入中國市場時,每針價格近70萬元。在2021年國家醫保目錄藥品談判中,以3.3萬元每針的價格進入新版醫保藥品目錄。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在甘肅省定西市人民醫院手術室,醫生在做手術(2022年9月10日攝)。新華社發(王克賢 攝)

安徽省明光市中醫院醫生在病房查房(2022年10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曹力 攝

醫務人員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高鐵站核酸採樣點為旅客進行核酸採樣(2022年9月10日攝)。新華社發(盧忠南 攝)

來源:新華社  2022年10月09日09:16
(責編:陳悅、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