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讓泥土有了文化”——朱家坪村村民的官田遺址考古故事

這是位於湖南省桑植縣澧源鎮朱家坪村的官田遺址(9月7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格 攝

陳大姐從家中取來熏香扑鼻的臘肉,小王提著剛釣上的新鮮魚,老朱捧來一直不舍得喝的自釀酒……得知考古發掘工作即將結束,村民們自發帶上各種食材來到考古工地,打算用一頓精心准備的晚餐,歡送朝夕相處半年的考古隊員們。

官田遺址位於湖南省桑植縣澧源鎮朱家坪村,考古工作者在這裡發現了漢晉時期南方地區大規模鐵器生產加工工場。

官田遺址項目負責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莫林恆介紹,2015年至今,官田遺址歷經3次發掘。田野考古發掘的工作量非常大,考古工作隊就近招聘了一批村民。村民們在接受考古發掘基礎知識和操作規范培訓后,共同參與考古發掘、整理工作。

天色漸晚,酒菜上桌。村民們和考古隊員圍坐在一起,暢談起共同從事遺址發掘的故事。

“3次發掘,我都報名了!”朱家坪村村民朱家發穿梭席間,向考古隊員們“打圈”敬酒。“最開始我隻想掙點錢,哪想一下子就迷上了考古!”說到動情處,年近花甲的朱家發不停地向考古隊員們表示感謝:“謝謝你們讓我對家鄉有了更多認識,原來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有這麼多‘寶貝’,我好驕傲!”

官田遺址出土了鍤、斧、刀等鐵器,坩堝、爐渣、陶范、石范、銅塊等冶金遺物,以及清理出形態獨特的諸多冶金加工爐遺跡。

官田遺址出土的部分器物。新華社記者 張格 攝

“我當時大叫了一聲,大家都跑來圍觀。”說起村民陳桂年第一次挖出“寶貝”時的場景,在座眾人記憶猶新:當時,在考古隊員的專業指導下,陳桂年發掘出一個裝有20多枚銅錢的陶罐。

“我當了一輩子農民,泥土在我眼裡原本是最土氣的東西。但參與考古后,我對泥土有了不一樣的感覺……”陳桂年說,這些文物讓泥土有了文化。“每挖出一件器物,我就會想象古人用它做過什麼?它身上藏著什麼故事?好有意思!”

田野考古發掘並不輕鬆,參與的村民們需要長時間蹲在探方內,埋頭作業。“大家非常敬業,即使在酷暑時也沒有絲毫懈怠。”考古隊員、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士生肖航說,官田遺址的發掘補充了漢晉時期武陵山區冶鐵考古的空白。“比起學術價值,村民們感受更強烈的,是對自己家鄉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自信心。”

“雖然我們大部分的工作是挖土,但這也很有講究。比如陶罐和鐵器的挖法就不一樣,如果是陶罐,得擴大挖土范圍……”膚色黝黑的朱家發覺得,再好好練一練,自己也許能頂半個技工師傅了。

朱家坪村村民與考古隊員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推杯換盞間,村民們向考古隊員訴說著考古給生活帶來的樂趣。

“有其他地方開更高工資叫我去,我都不去咧。在這裡學到的東西多!”

“真正接觸后,才知道考古原來不是電視裡的鑒寶,文物不能簡單用金錢來衡量的。”

“我最喜歡做模擬實驗,復原古人生產生活的場景,原來古人那麼有智慧啊!”

……

“村民們的日常生活離考古遺存很近,當他們掌握一定專業知識后,能提供考古線索、幫助考古發掘,還能成為文物的守護者。”莫林恆說。(新華社記者張格)

來源:新華社  2022年09月24日11:04
(責編:單芳、劉軍濤)